目录

  • 1 导论
    • 1.1 职涯三人行研讨
    • 1.2 职业生涯规划定位
    • 1.3 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
    • 1.4 从“职业”到“生涯”
    • 1.5 系统生涯规划模型
    • 1.6 生涯发展的阶段观(上)
    • 1.7 生涯发展的阶段观(下)
    • 1.8 生涯的广泛性
    • 1.9 本章三人行小结
  • 2 生涯价值定位
    • 2.1 自我探索概述
    • 2.2 价值观概述
    • 2.3 八种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 2.4 八种职业价值观删除练习
    • 2.5 角色榜样练习
    • 2.6 整合价值观练习
    • 2.7 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 2.8 本章三人行小结
  • 3 环境资源探索与开发
    • 3.1 生涯愿景探索
    • 3.2 拓展理解的“职业世界”
    • 3.3 学群分类和兴趣分类
    • 3.4 从HPF来了解职业发展
    • 3.5 信息对称化
    • 3.6 趋势行动(上)
    • 3.7 趋势行动(下)
    • 3.8 “路径依赖”与“资源诅咒”
    • 3.9 基于HPF的生涯人物访谈
    • 3.10 本章三人行小结
  • 4 自我探索
    • 4.1 技能探索
      • 4.1.1 把握自己的技能
      • 4.1.2 把握环境资源的KST
      • 4.1.3 上大学与大学之外的比较
      • 4.1.4 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目标(上)
      • 4.1.5 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目标(下)
      • 4.1.6 大学阶段的知识学习策略
      • 4.1.7 充分表达专业知识的策略
      • 4.1.8 技能呈现的依据与目标
      • 4.1.9 品质培养的目标
      • 4.1.10 提升品质的策略
      • 4.1.11 企业在选人的时候会关注什么
      • 4.1.12 技能的提升策略
    • 4.2 兴趣探索
      • 4.2.1 澄清职业兴趣的内涵
      • 4.2.2 兴趣的自我反思练习
      • 4.2.3 兴趣的自我反思总结
      • 4.2.4 环游兴趣岛介绍
      • 4.2.5 兴趣岛分享练习
      • 4.2.6 理解兴趣的六种类型(上)
      • 4.2.7 理解兴趣的六种类型(下)
      • 4.2.8 兴趣与职业选择(上)
      • 4.2.9 兴趣与职业选择(下)
      • 4.2.10 兴趣的发展性(上)
      • 4.2.11 兴趣的发展性(下)
      • 4.2.12 与兴趣有关的生涯困惑(上)
      • 4.2.13 与兴趣有关的生涯困惑(下)
    • 4.3 本章三人行小结
  • 5 决策流程与决策风格
    • 5.1 决策的意义
    • 5.2 理解决策
    • 5.3 决策风格
    • 5.4 信息加工金字塔—沟通(C)、分析(A)、综合(S)
    • 5.5 综合(S)-发现目标的方法(一)
    • 5.6 综合(S)-发现目标的方法(二)
    • 5.7 信息加工金字塔-评估(V)
    • 5.8 信息加工金字塔-执行(E)
    • 5.9 决策质量评估
    • 5.10 本章三人行小结
  • 6 职业素养
    • 6.1 思维力
      • 6.1.1 思维力
      • 6.1.2 症状解之简化策略
      • 6.1.3 症状解之战略区隔
      • 6.1.4 症状解之目标侵蚀
      • 6.1.5 杠杆解之回归基本点
      • 6.1.6 杠杆解之拓宽的思考边界
      • 6.1.7 杠杆解之延迟效应
      • 6.1.8 杠杆解的问题解决应用
    • 6.2 自我效能
      • 6.2.1 理解自我效能感
      • 6.2.2 自我效能感来源及影响
      • 6.2.3 提升自我效能的方法
    • 6.3 沟通与演讲
      • 6.3.1 沟通的本质
      • 6.3.2 积极倾听
      • 6.3.3 倾听的技巧
      • 6.3.4 有效表达
      • 6.3.5 演讲是什么
      • 6.3.6 演讲如何开场
      • 6.3.7 演讲中间部分注意的问题(一)
      • 6.3.8 演讲中间部分注意的问题(二)
      • 6.3.9 演讲的结尾
    • 6.4 本章三人行小结
  • 7 就业指导
    • 7.1 求职策略
      • 7.1.1 求职准备:硬件——就业力
      • 7.1.2 就业力之生涯认同
      • 7.1.3 就业力之个人适应力
      • 7.1.4 就业力之社会与人力资本
      • 7.1.5 求职中的渠道开拓
      • 7.1.6 求职中的人际资源开拓
      • 7.1.7 知彼:招聘者的思考
    • 7.2 求职中的职业化礼仪
      • 7.2.1 求职中的职业化
      • 7.2.2 简历中呈现的职业化礼仪
      • 7.2.3 仪容仪表礼仪
      • 7.2.4 求职中的仪态
      • 7.2.5 面试沟通中的职业化礼仪
      • 7.2.6 面试中的“影响”力
      • 7.2.7 面试中的非语言礼仪
      • 7.2.8 模拟面试与分析
    • 7.3 简历指导
      • 7.3.1 初步了解简历
      • 7.3.2 简历第一步:形象专业
      • 7.3.3 简历第二步:人岗匹配(上)
      • 7.3.4 简历第二步:人岗匹配(中)
      • 7.3.5 简历第二步:人岗匹配(下)
      • 7.3.6 简历第三步:会讲故事
    • 7.4 面试指导
      • 7.4.1 面试前的准备
      • 7.4.2 面试形式之多对一
      • 7.4.3 无领导小组讨论
      • 7.4.4 面试常见问题应对小技巧分享
      • 7.4.5 面试后的行动以及求职中的心理调适
    • 7.5 本章三人行小结
  • 8 职业生涯行动
    • 8.1 生涯支持资源
    • 8.2 教练的理念
    • 8.3 人生的长度
    • 8.4 人生的宽度
    • 8.5 人生的高度(一)
    • 8.6 人生的高度(二)
    • 8.7 人生的温度
    • 8.8 教练的总结
    • 8.9 本章三人行小结
  • 9 职业测评
    • 9.1 如何用好职业测评工具
      • 9.1.1 职业测评的解读
      • 9.1.2 职业测评使用详解
      • 9.1.3 职业测评案例分析
      • 9.1.4 测评使用答疑
人生的长度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日出

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思考:我们为什么而学习?


职业生涯目标一般都是在进行个人评估、组织评估和环境评估的基础上,由组织里的部门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与员工个人共同商量设定。注意生涯目标要具体明确、高低适度、留有余地,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助人者和当事人一起合作,制定会谈方向或解决问题的目标。

意义:

使会谈有方向和主轴

会谈结果可以期待

助人者和当事人可以形成共识,建立合作关系

有明确目标才能评估会谈进行方向是否符合当事人的预期。

治疗的实质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探讨,试图弄明白其中的一个究竟想要什么。(John Weakland)

自杀是他们唯一达到目标的方法吗?(Hawkers等,1998

良好目标的条件

ß 对当事人重要和有意义   

ß 用正向语言描述

ß 用行为描述

ß 具体明确可测量的

ß 小改变的步骤

ß 合乎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良好目标的条件

了解当事人的问题及已经采取的措施

当事人的期待和愿望

目标的合理性、可操作性更重要

当事人的目标有时和其他人不同,要继续协商。

小改变很重要

目标设定的范例

直接问当事人:

你希望生活可以有哪些改变

运用假设问句:

今天会谈结束后,如果你遇到你最好的朋友,他要看到哪些变化,才会同意这次是对你有帮助的会谈?

当事人提出他的烦恼

我们今天讨论什么,对你会有帮助?

当事人提出他的目标

当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你觉得他变得比较自觉?


讨论下列目标是否合适

我希望更快乐一点

我希望不要被老师叫去训话

我希望孩子更听话

分组练习:

当事人说出自己的一个愿望,助人者帮助其将希望转化为一个恰当的目标

行动计划范例一

_____________ 的行动计划

一. 具体目标:

二. 目标达成的时间

三. 具体步骤

四. 评估时间和方式:

立约人:                       

行动计划范例二

我,________,为达成我的目标,成为________,承诺做下面的步骤: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划执行人:       日期:      见证人:             

行动促进-GTD

 

 

行动促进-设定初始行动点

 

行动促进-番茄工作法

 

行动促进-硬币转移法

 

刻度化询问在自我教练中的应用

低                                                            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 今天,我在_____分,因为我已经做了以下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下周同一时间,我想要在______分。做了以下的事后,我将会达到那个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ß 定义

   以十分量尺,邀请当事人评量及说明特定向度的满分意义及现况的所在位置。

ß 作用

Þ 将改变视为一系列的小目标,不是全有或全无的解决

Þ 使描述具体化、行为化

Þ 作为进展指标,增加自我监控能力

Þ 更加具体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

Þ 可评各个维度(现况、意愿、信心、可能性)

 刻度化询问(scaling question)

如果以110分来表示,1代表完全没有改变,10代表已经达到你的目标,你觉得你现在的改变情况在几分的样子?你是如何做到的?” 


评估当事人的现状及当事人的期待

评估当事人的进展和变化

评估当事人的动机或信心

刻度化询问示例

如果10分代表你对自己未来的生涯发展非常有信心,1代表一点信心也没有:

你现在会给自己打几分?

(如果分数比1高)什么给了你更多的希望?

如果要提高0.5分,需要做些什么?

0-10分的刻度上:

你想要达到几分就觉得自己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了?

这个星期下来如果你觉得都始终安全的话,比较现实的得在几分水平?

这个星期下来如果你始终都安全的话,你给自己的信心打几分?

三傻大闹宝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