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

冯秀军 陈文娟 邢国忠 谢玉进 张小平 文雅 王静 刘亚琼

目录

  • 1 绪论
    • 1.1 适应人生新阶段
    • 1.2 中华文明传统中的大学精神
    • 1.3 西方文明传统中的大学精神
    • 1.4 大学生活有怎样的特点和要求
    • 1.5 大学的学习有怎样的特点和要求
    • 1.6 如何在大学里确立未来的发展目标
    • 1.7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 1.9 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10 如何穿越思想雾霾,超越价值漩涡
  • 2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2.1 理想的含义与特点
    • 2.2 理想的类型
    • 2.3 信念的含义与特点
    • 2.4 信念系统的层次性
    • 2.5 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 2.6 信仰是什么
    • 2.7 为什么需要信仰
    • 2.8 信仰有哪些层次
    • 2.9 选择信仰的四个参考标准
    • 2.10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 2.1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点
    • 2.1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2.13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2.14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 2.15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3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 3.1 什么是精神
    • 3.2 什么是中国精神
    • 3.3 中国精神的历史发展
    • 3.4 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中国精神
    • 3.5 中华民族精神基调和底色是什么
    • 3.6 爱国主义何以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 3.7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3.8 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 3.9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时代精神
    • 3.10 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 4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4.1 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什么
    • 4.2 人生是什么
    • 4.3 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但为何还要活着
    • 4.4 人为什么活着
    • 4.5 几种值得反思的人生
    • 4.6 怎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 4.7 如何完成一个我
    • 4.8 如何从成己到成物、成人
    • 4.9 如何学会与人生环境相处
    • 4.10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
    • 4.11 如何获得人生的自由
  • 5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 5.1 为什么要做有德之人
    • 5.2 “道德”之本
    • 5.3 “道德”之源
    • 5.4 “道德”之用
    • 5.5 道德困境
    • 5.6 道德之根
    • 5.7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 5.8 传统美德的创造与创新
    • 5.9 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道德
    • 5.10 革命道德:做高尚的人和大写的人
    • 5.11 未竟的革命事业和革命道德
    • 5.12 道德之行
    • 5.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
    • 5.14 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
  • 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 6.1 公共生活及其特征
    • 6.2 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
    • 6.3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6.4 如何形成好的公共生活
    • 6.5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 6.6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 6.7 职业道德
    • 6.8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 6.9 爱的本体论
    • 6.10 爱的阶段说
    • 6.11 爱情中的道德规范
    • 6.12 婚姻中的道德规范
    • 6.13 弘扬家庭美德
    • 6.14 个人品德结构
    • 6.15 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 6.16 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 7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 7.1 什么是“法律”
    • 7.2 法律的特征
    • 7.3 法律的分类
    • 7.4 法的演进与发展
    • 7.5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 7.6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 7.7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上)
    • 7.8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下)
    • 7.9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 7.10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 7.11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 7.12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 7.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 7.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 7.15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8 树立法制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 8.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8.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 8.3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8.4 加强宪法实施  落实依宪治国
    • 8.5 法治思维的含义
    • 8.6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 8.7 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 8.8 法律权威缘何重要?
    • 8.9 我们应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 9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 9.1 权利是谁赋予的?
    • 9.2 人权是普世的吗?
    • 9.3 义务是什么
    • 9.4 权力越大一定越幸福吗?
    • 9.5 选举权是天生的吗?
    • 9.6 自由需要如何保障和规范?
    • 9.7 如何看待财产权与公权力的冲突?
    • 9.8 大学生可以信教吗?
    • 9.9 维权一定天经地义吗?
    • 9.10 权利被侵害怎么办?
    • 9.11 为什么要维护他人权利?
    • 9.12 中国公民要履行那些义务?
  • 10 阅读
    • 10.1 阅读
信仰有哪些层次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最低层次恐怕要算迷信。2015年红极一时的“大师”非王林莫属。王林何许人也?气功大师,会“空盆变蛇”,能隔10米开外多一下就能让没了四分之三个肺的人下河游泳的神人。什么隔山打牛这点小手段均入不了大师法眼,万里之外戳死人是拿手好戏。中间层次是不求现世功利,但是渴望来世功利或超世间功利。高级层次则表现为,从生命有限性的功利祈求上升到超功利层面的价值无限性追求。

对信仰的选择不能采取随意、糊涂的态度,或只是跟着感觉走,而应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为什么呢?

第一,不同的信仰会导致不同的人生。信仰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决不可以等闲视之,掉以轻心。信仰不是某种工具,不合用可以随意丢开;信仰也不是一种职业,不喜欢时可以更换。信仰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它虽然不是一劳永逸的,但它确实不是可以随意更换、变来变去的。有人说过,手帕都不是随意丢弃的,更何况人的信仰呢?所以选择信仰,必须慎之又慎。

第二,在多样的信仰资源中,总会有一些信仰的陷阱,比如邪教和迷信团体等。一说起信仰,人们总觉得是十分美好的东西。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信仰或自称为信仰的东西都是好的。一些邪教和迷信团体,不仅对人生无益,而且往往对社会有害。它们也打着信仰的旗号,但它们就像沼泽地,人们一脚踩下去,就很难拔出来了。许多很好的人就因为一时不慎落入邪教魔掌,进而断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

第三,在信仰的选择上,人也肩负着对自我、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选择信仰无疑是个人的一种权利,但也是一种责任。其结果不仅影响到个人,也影响到家庭和社会。所以,人要以自觉的态度来对待信仰的选择,既对自己负责,也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不能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

价值多元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这种多元是社会生活多样化的结果,是生活主体利益分化的结果,也是社会活动的自由空间增大的结果。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生活,必然会有价值选择的问题。信仰选择是一种更为根本、更为全面系统的价值选择。一种信仰总是容纳和包含着一系列的价值,因而一种信仰的选择也就包含着一系列的价值选择。信仰是一种价值整合,当一个人作出了信仰的选择时,他的一系列的价值选择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