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我们为什么需要美学
    • 1.1 我们为何对美视而不见
    • 1.2 审美需求与高峰体验
    • 1.3 从养眼,养心到养神
  • 2 如何运用美言美语
    • 2.1 美食的味觉享受
    • 2.2 美德的道德品鉴
    • 2.3 身心的审美鉴赏
    • 2.4 美学与语用
  • 3 “美”的语言描述
    • 3.1 美的三个用法
    • 3.2 羊大则美,羊人为美
    • 3.3 美的“家族相似”
  • 4 什么是美学
    • 4.1 美学何为
    • 4.2 大美学的全息图景
  • 5 美之为美的中西历史
    • 5.1 希腊与希伯来精神
    • 5.2 儒家与道家精神
    • 5.3 美学的中国化
  • 6 回归生活的美学
    • 6.1 美学与生活世界
  • 7 优美·悲·崇高
    • 7.1 “远水淡碧”的优美
    • 7.2 “易水萧萧”的悲
    • 7.3 “乱石穿空”的崇高
  • 8 丑·喜·荒诞
    • 8.1 三种“美丑关系”
    • 8.2 “撕破无价值”的喜剧
    • 8.3 “等待戈多”的荒诞
  • 9 天地有大美
    • 9.1 如何鉴赏自然
    • 9.2 人化自然与自然全美
  • 10 审美的身体
    • 10.1 审美的身心皆乐
    • 10.2 身体的审美塑造
    • 10.3 体育运动、身体与美学
  • 11 审美的心理世界
    • 11.1 源于生活的审美心理
    • 11.2 审美心理的类型与流程
  • 12 文化与审美的联姻
    • 12.1 欧洲、印度与中国审美文化
    • 12.2 官文化、士文化、民文化
    • 12.3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境界
  • 13 大众的市场美学
    • 13.1 大众的流行美学
    • 13.2 文化工业的生产
    • 13.3 创意产业与市场中的艺术
  • 14 为大众的设计美学
    • 14.1 从商业幽灵到以人为本
    • 14.2 为了大众还是小众
  • 15 从古典到当代的艺术观
    • 15.1 作为模仿的艺术
    • 15.2 作为表现的艺术
    • 15.3 抽象艺术与开放概念艺术
    • 15.4 艺术与定义
  • 16 艺术终结的谜题
    • 16.1 艺术边界的模糊
    • 16.2 走向终结的艺术
    • 16.3 艺术与终结
  • 17 艺术是什么
    • 17.1 追寻艺术的本质
    • 17.2 艺术的四个维度
    • 17.3 艺术的间性架构与哲学定义
  • 18 现代性与后现代
    • 18.1 泛审美的现代性
    • 18.2 批判启蒙现代性
    • 18.3 反思审美和批判启蒙
  • 19 阅读
    • 19.1 阅读
从养眼,养心到养神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