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modal window.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结束对话视窗
主讲教师:杨彬
教师团队:共5位
精益创业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创业的方法论,是在创业实践中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课程对于精益创业的核心观点以及实践方法做了科普性的介绍,同时介绍了一些可以在创业活动中应用的工具。
高娜
职称:讲师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部门:创新创业学院
职位:教师
赵雪梅
职称:副教授
石晓岩
王禄
杨潇
1.《精益创业》课程于2017年开始在学生的第二学期开设,16学时,已经历经3轮教学实践,共计77个教学班,教学反馈良好;
2.目前,图书馆相关书籍110余册;案例视频、大赛视频、活动视频等共计约600分钟;国家慕课视频资源约500分钟;省级课题结项1项,在研3项,院级课题结项3项,在研5项;接受校级、省级、国家级相关培训达300余人次;标准化课件及活动指南一份;
3.教师团队均为创新创业学院导师,教学经验丰富,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同时参加了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会举办的《精益创业实战》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学生参加“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人梦想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并多次获奖,信息化教学经验和录制微课经验丰富;
4.本门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经过3轮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一部分成绩:曾获第三届、第四届吉林省“梦想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第五届“吉人梦想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四项,共计培养获奖学生近百人;教师在整个培训学习、指导大赛、授课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多项课题结项和在研,发表文章期刊10余篇,同时开发校本教材一部,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应用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掌握精益创业的科学方法论,在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和创业活动中能够活学活用,科学、低成本的快速试错,降低失败率,提升创业能力;同时满足我校通识课程建设和在线学习需求,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整体设计
1.设计依据: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掌握精益创业的科学方法论,创新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2.设计思路:依据学生的学情,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主动性不强,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做减法的思路切入,极简、极致、单点突破。创业课程设计也精益化,因此与传统大而全的创业课程相比,设计易操作、短小精悍的精益创业模式和行动步骤的课程视频,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并传递基于方法的创业观。
二、视频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将精益创业分解为28个知识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对全校学生甚至社会开放,教学内容应尽量通识,不易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同时每个知识点自成一体,围绕一个原理或一个案例,逐步深入,有始有终,相对完整。
以现有视频资源为依托,撰写视频脚本,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精选与加工,多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由于精益创业课程的特殊,视频录制不局限于讲授式录制,可以增加访谈类、路演类、案例类等模式。风格以简洁为上,去除一切与内容传递、有效沟通无关的冗余信息,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同时还要配上字幕,以供不同习惯的学习者选择。课件、工具、文本、素材等资源应提供上传和下载功能。
精益创业作为一种行动法则来尝试设计解决创业课程的组织,但它并没有回答、也不可能解决创业课程设计可能遇到的全部问题。在由信息时代转变为概念时代的大背景下,创业教师理解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开展反思性交流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课程的学习,了解精益创业的基本理论,能够完成对一个创业想法进行小成本的可行性测试,进而决定创业想法是否能够被市场“买单”,增加实际创业的成功率。
作为一门通识类课程,适用于大学本专科学生进行通识创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同时适用于需要了解创业知识以及实践创业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