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视频播放器 is loading.
当前时间 0:00
/
时长 0:0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 直播
剩余时间 -0:00
 
1x
电影与幸福感

主讲教师:侯龙龙

教师团队:共1

  • 侯龙龙
本课程将积极心理学与电影联系起来,根据大量的心理学调查研究结果,并结合电影故事内容,深度分析乐观、悲观与幸福感的关系,环境和亲密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如何化解压抑、发挥自主性获得幸福感,以及怎样通过幸福感实现自我、赢得职业繁荣。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改变自我并最终获得幸福人生。
教师团队

侯龙龙

职称:副教授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给人幸福感的电影

看过《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的人很容易将这部片子简单的看做是一个励志片,其实励不励志真的不重要,而有几个看过此片的朋友在电影的结尾,当Will Smith走出他实习的大楼,双眼饱含泪水,双臂因为过分的激动和兴奋在午后金色的阳光中不停的挥舞,在他紧紧拥抱住小克的那一刻不感到幸福呢?前面所有的一切一切也许仅仅是为那一个的幸福在做铺垫,如同电影中的旁白:我管那一刻,人生中很短暂的那一刻,叫做---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很奇怪的电影,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没有法国人那种唠唠叨叨的幽默,主演甚至算不上主演,但却能让人看得流眼泪。点点滴滴的感动和体悟,会有一种灵魂被渗透的感觉,就好像是隐藏在阴云中的春雷,雷声缓慢地浸透整个云层,然后才发出连绵不绝的回响,震撼了整个世界。

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满足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从前现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哲学家的思辨和人们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到现代时期出现了付诸社会运动和制度建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进步。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

所以,想要更加幸福,就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如果你希望改善物质状况,那就制定合理的目标和采取积极行动可以更充实而幸福;如果你忽略了亲情、友谊与社会关爱,多用心、多用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获得幸福;如果你信念坚定,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那你在付出的过程中就能体验强烈的幸福感,那是种来自于内心深处永恒的幸福。

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1940年代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他将研究焦点放在心理健康的个体上,特别是那些所谓「自我实现」(Self-actualized)的人身上,尝试归纳出那些对生命感到满意、能发挥潜能又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共通点。马斯洛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较不易受到焦虑与恐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及他人都能抱着喜欢及接纳的态度。他们虽然也有缺点,但因为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较一般人更真诚、更不防卫,也对自己更满意。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相信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如安全感)获得基本满足之後,他便会转而尝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他对生命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当这样的倾向受到阻碍,特别是孩童时期父母冷酷或拒绝的态度,便会影响到这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和他对现实世界的觉察,这个人开始自我防卫,甚至从真实的感受中抽离出来时,更难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的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的总和。假如,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