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 modal window.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结束对话视窗
主讲教师:费俊峰
教师团队:共1位
本课程涉及幸福心理学的发展、幸福学理论、幸福感的产生机制、幸福模型和社会文化、遗传因素与幸福感的关系等,详细介绍了如何提升幸福感的实用策略,使我们能够正确看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关系,合理处理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
费俊峰
职称:副教授
单位:南京大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需要客观基础,但是客观基础不是幸福本身。幸福感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社会构造。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因素会让我们的幸福感流失。西方心理学家称之为幸福窃贼。就是说有些小偷在我身边,偷我们的幸福感,主要是忧愁、郁闷、焦虑、压力、畏惧、愤怒、怨恨、嫉妒等等,我们一些负面的情绪让我...
幸福,是指一个人同时处于爱和被爱状态而产生喜悦、满足和感恩、富足的心理感受。
幸福,是一种心暖的感觉,让人开心,内心舒畅。
幸福,是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爱的洗礼。
幸福,是人类的主观情感;是满足感的一种表达。
幸福,是在一定温饱和安全条件基础上,在社会生态环境下,拥有能产生幸福感的要素、机制、动力的生活和生活状态。
幸福=幸福感*时间
幸福感=R*满足感(R:幸福商)
幸福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生活状态。它不等同于快乐、快感,不是短暂的,易逝的,获得并不简单。幸福包含着对现在的满足和对未来的希望。幸福划分为三个维度——快乐、投入、意义。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对于幸福的诠释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
爱与被爱,依恋和关心
安全感
精神和身体的舒适感
适当的满足喜欢和需要
温暖、和谐的生活
对比与满足
参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