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主讲教师:万献初 李景林 郭齐勇 夏可君 陈炎

教师团队:共5

  • 万献初
  • 李景林
  • 郭齐勇
  • 夏可君
  • 陈炎
本课程对中国先秦的各大哲学流派,尤其是儒家与道家的主要思想作了详尽阐述,历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大家的哲学思想,同时对不同哲学流派间的以及同一流派中不同代表人物之间思想的关系与异同进行了对比,帮助大家了解先秦大家的思想精髓。
教师团队

万献初

职称:教授

单位:武汉大学

部门:文学院

李景林

职称:教授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部门: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郭齐勇

职称:教授

单位:武汉大学

部门:哲学学院与国学院

夏可君

职称:副教授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部门:哲学学院

陈炎

职称:教授

单位:山东大学

时代背景

先秦诸子哲学的主要派别有:①儒家。这是创立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孟轲和荀况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他们是一对论敌,在哲学上表现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和斗争。②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年的墨翟,他的哲学中包含有非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墨子死后,“墨离为三”。战国后期,墨家的一派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在唯物主义认识论、逻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③道家。传统认为老子是其创始人。他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系统完整的宇宙观,既有唯物主义的内容,又有唯心主义的成分。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通过相对主义走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稷下道家则提出“精气”说,对老子的“道”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战国时期道家的一派还和名家、法家相结合,发展成为黄老之学,为后来的汉初统治者所推重。④法家。其先驱为管仲、子产,真正奠基人是战国时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人。到战国末期,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治理论。他继承了老子和荀况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体系。⑤名家。是战国时期专门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同异、离合问题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他们对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问题作了探讨,对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⑥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他把本来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阴阳五行说加以神秘化,用五行生克的顺序来说明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终始”说,为新兴封建政权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除上述主要派别外,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还有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学派,特别是以《孙武兵法》、《孙膑兵法》为代表的兵家哲学,对朴素辩证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他各家也都在当时哲学争鸣中占有一定地位。

先秦诸子——孔子和孟子

孔子

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主要著作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序《周易》 (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孟子

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主要著作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和较量,封建制终于战胜了奴隶制,先后建立了魏、赵、韩、齐、楚、燕、秦 7个封建国家。秦国实行封建化改革最晚,也最为彻底,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一跃而为战国后期的强国,奠定了后来统一中国的基础。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甘石星经》、《考工记》、<墨经>、《禹贡》等著作反映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先秦哲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科学前提下产生和发展的。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