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系主任,河南省生理科学会秘书长。本科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理学专业,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及机制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军口)的研究,参加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厅级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河南省和郑州大学《生理学》一流课程建设,参与省级教改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校级教改项目近10项。
出生年月1977年06月,副教授,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支部书记兼教学副主任。二十年教学经验,多年从事本专业教学编排组织工作,2019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骨干成员。曾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励,参编各类中英文生理学教材3部。注重教学方式改进,主导2019年生理学慕课录制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3项,参加各类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学论文1篇。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河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郑州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毕业,长期从事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8本。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项。
1988年4月生,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讲师。20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河南省生理科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疼痛与镇痛的分子机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
研究领域
男,博士,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系讲师,本硕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神经生物学。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河南省生理科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痛与快感缺失的分子机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3篇。
论文与著作
荣誉与奖励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系神经科学专业博士后(2008—2011)。郑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疼痛与镇痛”研究方向带头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名誉教授;河南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内稳态和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第九届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1998年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留校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之后分别获得郑州大学生理学硕士学位和复旦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并在香港中文大学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助理一年。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呼吸和睡眠的中枢调控机制,已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主持一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参与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一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已在Br J Pharmacol(英国药理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SCI研究论文十余篇,参编教材五部。教学方面,先后获得郑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河南省教育系统讲课大赛一等奖。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于1967年10月,于1991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神经生物学专业,从事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教学二十余载,曾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医学进步奖二等奖。
1973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发表10余篇SCI论文,获得基础医学院讲课比赛第二名,担任河南省生理科学会理事。
副教授,硕士,长期从事生理学研究工作,工作经验丰富,主要从事自发脑电的神经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等多项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熟练掌握基本的和高科技神经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培养多名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生。参与军工“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电导Ca2+激活K+通道与ryanodine受体功能性偶联的研究”(编号30870909)及“鸽子位置细胞功能网络对目标导向路由信息的动态表征机制研究(编号61673353)”的研究。主持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五项。参编《医学生理学(英文版)》等教材六部,发表论文20多篇。
出生年月1977年8月,博士,副教授,申报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获得郑州大学讲课大赛二等奖一次,指导研究生3名,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3项,指导本科生获得省“挑战杯”二等奖1次和三等奖2次。
副教授,博士在读,出生于1977年2月,于2000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目前聘任为郑州大学生理系副教授。曾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和郑州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各1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卫生厅成果奖各1项。
博士,副教授,出生时间1979.04。2008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士毕业后进入河南省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于2018年7月调入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神经生物学系担任教师。任职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于SCI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已结题)。于2010年获“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称号。
1976年3月生,博士,讲师。讲课深受学生好评,多次网上教评优秀;着力研究探索教学方法,主持1项厅级教学项目,参与多项校级教学项目,发表1篇教学论文;主持在研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博士后基金,主持并结题2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参与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主持人身份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以参与人身份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博士,讲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毕业,现为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讲师,从事本科生及留学生生理学教学工作。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参与一项省级教学项目,发表多篇SCI论文。2016年曾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avid Geffen医学院进行医学教育培训,2019年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学。
生于1967年11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本科,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从事神经退行性变(AD、PD)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
1977年11月出生,博士学历,博士学位,特聘教授。主要研究生理条件与病理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近三十篇研究论文,被引用1100次以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和英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