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学
Convergent journalism
主讲:刘文琦 教师团队:共6 人
课程访问量(PV值)89161次
课程介绍
《融合新闻学》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修课,本课程聚焦于飞速发展的技术对新闻传播业带来的全新格局,分别讲述融合新闻的发展历程、融合新闻的报道基础和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通过梳理融合新闻的价值判断、信息采集、视觉呈现,旨在让学生发现与传统平台的新闻报道区别之处,充分认识融合新闻的视听重构。 学生依托钉钉软件和学习通平台,下载教师上传的共享学习资源,帮助其完成自主探究。通过团队负责人创立的“文琦说事”微信号,发布该学科的前沿热点知识和学生的融合新闻作品,聚焦于多种渠道展示和传播教学单元。同时借助媒体讨论和媒介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发现、挖掘和展现新闻能力。
教师团队
课程图谱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在原有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倡导任务驱动式学习方法,帮助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提升融合新闻具备技能和媒介素养,将课程学习上升到研究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成为能够快速适应和积极运用新媒体,为全媒体新闻采写夯实理论功底。
本课程注重有效整合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资源,落实目标达成度。参照纽约大学、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学三所高校措施,采用设计课程海报、虚拟技术制作教学动画视频、搭建课程网络学习资料库、提前观看学习通平台后,在线下课堂完成专题讨论,实现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此过程具有可操作性与易推广性优势特点。
教学条件
1.已用钉钉软件录制5400分钟本课程教学视频实录,可供二次剪辑重难知识点及时发布投放,在超星学习通建立前置课程页面浏览量PV值超过5万次;
2.团队紧密围绕培养大纲,已有240道原创测试题可嵌入视频检测学习效果;
3.负责人建微信号“文琦说事”已上传累计超过2000条与课程相关案例素材、课程实录、教学心得感悟、前沿课程资讯、学生赛事分享、作品展示等;
4.已制作课程知识点宣传手册、课程知识图谱、每讲课程海报累计超过100张;
5.在本地电视台网站为该课程已开辟1个课程教学融媒体专栏,便于及时推送更新教学资讯,提高权威影响力和扩大知名度;
6.与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联合建立1个《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APP已完成代码编制阶段,正在优化测试待上线;
7.《融合新闻学》课程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教学矩阵已搭建成熟,正常运营,已制作本课程宣传片2部、制作相关AI虚拟动画视频39集浏览量过万。
教学效果
学生角度: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学生对融合新闻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学生在分析和鉴赏优质作品的视野更开阔,课堂讨论内容更多元化和更强操作性,融合新闻的选题和创作方面能力均逐年显著提升。学生在小组汇报展示时分组协作汇报质量更高,充分凸显混合式教学特色和学生主体原则。
教师角度:第一,在筹备讲义资料能够根据学情设计,增加了学情扫码测试环节,聚焦于高达成度的教学目标;第二,在板书方面更具有设计感,层次逻辑更加清晰,对过程性记录更详尽;第三,在课后复盘的过程中,教师采取长期跟踪式记录,形成系统完整的混合教学内容,并与其他高校教师高频次开展教学成果推介展示与分享活动。
教学督导:听课次数显著增加,由院内变为院外,由校内变为校外,听课的教师身份多元,有来自外院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学生、与本专业相近一线教师、外院非相近专业教师、领导专家和业界实践导师等。高频次听课机会提供了主讲教师与他人交流契机,均对本课程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便于更好推广教学理念和创新成果。
参考教材
13.1参考资料
书籍类:
1.《融合新闻》,刘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年 2 月。
2.《融合新闻写作》,李兰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1 月。
3.《融合新闻报道》,[澳]斯蒂芬.奎恩著,张龙,侯娟,曾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10 月。
4.《融合新闻学实务》,[美]珍妮特.柯罗茨,嵇美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网站类:
1.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 ;
2.中国记协网 http://www.xinhuanet.com/zgjx/jiang/zgxwj.htm ;
3.中国传媒大学融合新闻作品http://tvs.cuc.edu.cn/254/list.htm ;
4.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https://news.qq.com/guyu/hz_lab.htm;
5.网易新闻人间栏目http://renjian.163.com ;
6.驻马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http://xmtzx.zmdtvw.cn;
13.2 教学资源
1.教材资源。本课程选用石长顺的《融合新闻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时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建设了与教材文本互为补充的多媒体课件教材体系。
2.扩充性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扩充性教学资料包括我校的图书资料、数字化资源库、网络资源等,种类繁多,便于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