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论:理解公共政策
    • 1.1 公共政策导论
    • 1.2 公共政策的层次
    • 1.3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性质
  • 2 政策过程的因果结构与解释模式
    • 2.1 政策分析的政治因果系统
    • 2.2 政策解释范式的运用之一:前苏联剧变
    • 2.3 政策解释范式的运用之二:中国的经济改革
    • 2.4 政策解释的结构性框架
  • 3 政策共同体及其行动者:角色与资源
    • 3.1 官方的政策制定者
    • 3.2 非官方的政策参与者
    • 3.3 政府组织体制与社会组织资源 上
    • 3.4 政府组织体制与社会组织资源 下
    • 3.5 立宪民主与民主集中制下政策参与者角色之比较
  • 4 政策工具:比较与选择
    • 4.1 政策工具的界定与分类
    • 4.2 自愿型政策工具
    • 4.3 强制型政策工具
    • 4.4 混合型政策工具
  • 5 问题识别与政策议程设置
    • 5.1 政策问题的类型
    • 5.2 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因素
    • 5.3 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模式
    • 5.4 政策议程设置案例分析
  • 6 政策决策与制定
    • 6.1 解释政策制定的各种模式
    • 6.2 决策共同体:谁制定以及如何制定了政策?
    • 6.3 民主集中制下的公共政策制定
    • 6.4 政策制定中的价值理性与利益冲突
  • 7 政策合法化的逻辑
    • 7.1 政策合法化的层次与性质
    • 7.2 政策合法化的作用与过程
    • 7.3 政策合法化案例之一: 《法国首次雇佣合同法》
    • 7.4 政策合法化案例之二: 《广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
  • 8 政策执行的解释模式
    • 8.1 政策执行过程的解释:若干经典模型
    • 8.2 政策执行过程解释的理论模式比较
    • 8.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模式比较
    • 8.4 政策执行案例分析
  • 9 政策评估、学习与变革
    • 9.1 政策评估的类型学及其政治特性
    • 9.2 政策共同体内的政策学习
    • 9.3 政策变革的动力学
    • 9.4 公共政策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性质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性质


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1.1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哪些形式?

①国会立法——基本形式

国会在宪法“授予权利”和“默示权利”的限度内行使其立法权。

②总统决策

途径:a在内阁中具有独断权;b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会不断汇集到总统直辖机构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

类型: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国会把立法权委托给总统)、外交决策、防务决策。

③政府机构决策:国会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抉择。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决定往往依赖于专门的知识和充分的信息。

④司法决策——最高法院

形式:a司法审查:裁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是否违宪;b推翻先前的判决;c司法命令,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规定纠正不公正情况的具体办法。


1.2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政策过程的两大特征和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I、两大特征:

A 从宪法规定的权利关系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B 从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看,中国共产党是这个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过程的运行,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II、表现形式:

A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往往以直接形式和间接形式形成国家的公共政策

直接形式: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通过的政策性文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间接形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类型:

i 中共中央与其他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文件

ii 中共中央单独提出政策倡议

iii 国家有关机构以党的政策为指导原则制定相关政策。

B 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

形式:宪法、基本法、其他法律、地方性法规自制条例和单行条例、决定权

C 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

行政决策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利和职能范围内,在履行行政职能的过程中,就所面临的问题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形式: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D 国家审判机关:司法机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并没有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