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论:理解公共政策
    • 1.1 公共政策导论
    • 1.2 公共政策的层次
    • 1.3 公共政策的定义与性质
  • 2 政策过程的因果结构与解释模式
    • 2.1 政策分析的政治因果系统
    • 2.2 政策解释范式的运用之一:前苏联剧变
    • 2.3 政策解释范式的运用之二:中国的经济改革
    • 2.4 政策解释的结构性框架
  • 3 政策共同体及其行动者:角色与资源
    • 3.1 官方的政策制定者
    • 3.2 非官方的政策参与者
    • 3.3 政府组织体制与社会组织资源 上
    • 3.4 政府组织体制与社会组织资源 下
    • 3.5 立宪民主与民主集中制下政策参与者角色之比较
  • 4 政策工具:比较与选择
    • 4.1 政策工具的界定与分类
    • 4.2 自愿型政策工具
    • 4.3 强制型政策工具
    • 4.4 混合型政策工具
  • 5 问题识别与政策议程设置
    • 5.1 政策问题的类型
    • 5.2 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因素
    • 5.3 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模式
    • 5.4 政策议程设置案例分析
  • 6 政策决策与制定
    • 6.1 解释政策制定的各种模式
    • 6.2 决策共同体:谁制定以及如何制定了政策?
    • 6.3 民主集中制下的公共政策制定
    • 6.4 政策制定中的价值理性与利益冲突
  • 7 政策合法化的逻辑
    • 7.1 政策合法化的层次与性质
    • 7.2 政策合法化的作用与过程
    • 7.3 政策合法化案例之一: 《法国首次雇佣合同法》
    • 7.4 政策合法化案例之二: 《广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
  • 8 政策执行的解释模式
    • 8.1 政策执行过程的解释:若干经典模型
    • 8.2 政策执行过程解释的理论模式比较
    • 8.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模式比较
    • 8.4 政策执行案例分析
  • 9 政策评估、学习与变革
    • 9.1 政策评估的类型学及其政治特性
    • 9.2 政策共同体内的政策学习
    • 9.3 政策变革的动力学
    • 9.4 公共政策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政策合法化的作用与过程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政策合法化的作用与过程



案例分析——房地产“限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