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
    • 1.1 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上)
    • 1.2 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下)
  • 2 超越之根本“志异”成为表现方式
    • 2.1 超越之根本“志异”成为表现方式(上)
    • 2.2 超越之根本“志异”成为表现方式(下)
  • 3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一:科举失意者的悲愤
    • 3.1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一:科举失意者的悲愤(上)
    • 3.2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一:科举失意者的悲愤(下)
  • 4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二:现实的缺失与精神的补偿
    • 4.1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二:现实的缺失与精神的补偿(上)
    • 4.2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二:现实的缺失与精神的补偿(下)
  • 5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三:义愤与哲思
    • 5.1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三:义愤与哲思(上)
    • 5.2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三:义愤与哲思(下)
  • 6 现实与精神的双重悖论
    • 6.1 现实与精神的双重悖论(上)
    • 6.2 现实与精神的双重悖论(下)
狐鬼世界的内蕴之三:义愤与哲思(下)

      《聊斋志异》中蕴含的对社会现象的哲学思考。

1、《黄英》

反驳鄙视商人的观念:经商不是唯利是图,而是通过辛勤的经营来获利,是自食其力的表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的获利方式是值得推崇的。

反映社会人生价值取向的观念的转变:不以安贫为高尚,不卑视市井职业。

2、《田七郎》

揭示出在社会交往中,受恩报恩存在着富贵与贫贱的差别:“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
有钱人可以用钱财来报答恩情,穷人却只能用生命来偿还恩情。这种交往本来就不公平,由此
蒲松龄对所谓“一饭必报”、“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道德原则的发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