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课程导论
    • 1.2 文学经典与经典解读
    • 1.3 思考题
  • 2 鲁迅
    • 2.1 鲁迅生平、思想及创作概况
    • 2.2 现代经典的诞生:《呐喊》《彷徨》
      • 2.2.1 《狂人日记》导读
      • 2.2.2 《阿Q正传》导读
      • 2.2.3 《孔乙己》导读
    • 2.3 单元测试题
  • 3 郭沫若
    • 3.1 《凤凰涅槃》导读(一)
    • 3.2 《凤凰涅槃》导读(二)
    • 3.3 《凤凰涅槃》导读(三)
    • 3.4 单元测试
  • 4 闻一多与格律诗派
    • 4.1 《死水》导读
    • 4.2 单元测试
  • 5 巴金
    • 5.1 《家》导读
    • 5.2 单元测试题
  • 6 曹禺
    • 6.1 曹禺的戏剧创作之路
    • 6.2 《雷雨》导读
    • 6.3 单元测试题
  • 7 老舍
    • 7.1 老舍创作及《骆驼祥子》解读
    • 7.2 单元测试题
  • 8 丁玲、萧红
    • 8.1 丁玲及其创作
    • 8.2 萧红及其创作
    • 8.3 单元测试题
  • 9 赵树理
    • 9.1 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
    • 9.2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点
    • 9.3 单元测试题
  • 10 钱钟书
    • 10.1 《围城》导读
    • 10.2 单元测试题
  • 11 张爱玲
    • 11.1 《传奇》导读
    • 11.2 单元测试题
  • 12 杨沫
    • 12.1 《青春之歌》导读(一)
    • 12.2 《青春之歌》导读(二)
    • 12.3 单元测试题
  • 13 茹志鹃
    • 13.1 《百合花》导读
    • 13.2 单元测试题
  • 14 路遥
    • 14.1 《平凡的世界》导读(一)
    • 14.2 《平凡的世界》导读(二)
    • 14.3 单元测试题
  • 15 莫言
    • 15.1 《红高粱》导读(一)
    • 15.2 《红高粱》导读(二)
    • 15.3 单元测试题
  • 16 朦胧诗
    • 16.1 舒婷《致橡树》导读
    • 16.2 北岛《回答》导读
    • 16.3 食指《相信未来》导读
    • 16.4 单元测试题
  • 17 新写实小说
    • 17.1 《风景》导读
    • 17.2 单元测试题
  • 18 陈忠实
    • 18.1 陈忠实与《白鹿原》
    • 18.2 单元测试题
  • 19 余华
    • 19.1 余华与先锋小说
    • 19.2 《许三观卖血记》导读
    • 19.3 单元测试题
  • 20 新时期散文
    • 20.1 《文化苦旅》导读
    • 20.2 《我与地坛》导读
    • 20.3 单元测试题
《凤凰涅槃》导读(二)
  1. 知识点:“群鸟”的象征意义。

  2. 微视频

    3.微课件

    4.拓展资源


5.微导学

      中国新诗的第一座高峰:《女神》

《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除序诗外共56首。最早的诗写于1918年,最迟的诗写于1921年,绝大部分为1919年、1920年所作。)

一、思想内容:

《女神》对封建藩篱进行了猛烈的冲击,表现了改造社会的强烈要求,以及追求和赞颂美好理想的无比热力,传达出“五四”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1.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始终——

 诗人歌颂反抗、破坏、创造,体现了个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迫切要求,表现了打破枷锁、创造光明自由统一欢乐的新中国的希望,反映了郭沫若的彻底革命的态度。

 A.《凤凰涅槃》: 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为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诗中表现了把一切投入烈火、与旧世界决裂的英雄气概。这种毁弃旧我、再造新我的痛苦与欢乐,正是五四运动中人民大众彻底革命、自觉革命精神的形象写照。诗人以汪洋恣肆的笔调、重叠反复的诗句,写了凤凰的更生,即经过斗争冶炼后的真正的创造和新生。它表达了诗人对“五四”新机运的歌颂,也是祖国和诗人自己开始觉醒的象征,洋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热情。

《凤凰涅槃》中的意象:

凤凰:摧枯拉朽、弃绝黑暗、渴望并走向新生的力量。

岩鹰:反动军阀     孔雀  官僚政客    鸱枭  流氓市侩   鹦鹉   夸夸其谈者

家鸽  奴才庸人      白鹤   无聊的文人

①岩鹰  ,象征凶残、有野心的人  ;    ②孔雀,象征傲慢的、自我欣赏、自得其乐的人;③鸱枭,象征贪婪的、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者;④家鸽,象征苟且偷生的奴隶主义者; ⑤鹦鹉,象征高谈阔论不重实际的人; ⑥白鹤,象征故作清高的虚无主义者

B.《女神之再生》:根据古书上“女娲炼石补天”的记载写成,也是以神话为题材突入“五四”革命现实的核心,揭示反抗、破坏、创造的主题。颛顼共工争帝,触断擎天柱不周山,天晦地冥,风声、涛声交织成“罪恶的交鸣”,是旧中国的写照;女神们面对“浩劫”而离开神龛,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则是中华民族在“五四”高潮中的伟大的觉醒的鲜明象征。

2.饱含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情——

五四爱国运动激起了身居异国的诗人深切的爱国热情,它眷恋祖国,颂扬祖国的新生,盼望着祖国的富强、安康。

A.《炉中煤》:诗人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着的煤,而把祖国比着“年青的女郎”,他要为心爱的人燃烧,即为祖国而献身。他称自己有“火一样的心肠”,庆幸自己能够“重见天光”,愿为祖国赴汤蹈火,因为他从时代的曙光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B.《晨安》:诗人以最亲切的感情、最真挚的敬意,用自豪的声音,遥向大海西岸的祖国问安,一气连喊了27个“晨安”:“晨安!我年青的祖国呀!/晨安!我新生的同胞呀!/晨安!我冻结着的北方的黄河呀!/黄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块早早融化呀!/晨安!万里长城呀!/……晨安!常动不息的大海呀!/晨安!明迷恍惚的旭光呀!/晨安!诗一样涌着的白云呀!/晨安!平匀明直的丝雨呀!诗语呀!/晨安!情热一样燃着的海山呀!/晨安!梳人灵魂的晨风呀!……”

3.歌颂叛逆精神,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

《女神》处处都表现了鲜明的自我特色,为叛逆的自我唱出了激越的颂歌,折射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体现了狂飙突进的风格。

 如《天狗》:在群魔乱舞的昏暗世道中,诗人大声疾呼,要把月、日、星球、全宇宙吞了,充分表现了要冲决一切罗网、摧毁一切黑暗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气魄。这里的具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有着扫除一切陈腐、创造一切新生的巨大威力,是全宇宙的能的总量。他体现着强烈的时代要求和民族解放的要求。

4.对劳动和工农的景仰和颂扬——

 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体现了“五四”时代社会思潮“劳工神圣”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如《地球,我的母亲》诗作展现的是地上乐园的景象:从黎明起,地球就象母亲一样背负着人们,哺育着人们,让人们在乐园中逍遥;宇宙的一切都是地球的化身,而地球的主宰却是工人和农民,“炭坑里的工人”是“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田地里的农人”是“全人类的保姆”。诗歌表现了对工农的无限仰慕和崇敬;表示对劳动的热爱、“要永久劳动不停”。

5.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咏大自然——

《太阳礼赞》、《光海》、《日出》

二、艺术特色:

《女神》以诗体改革的精神,进行了彻底的自由创造。它的直抒胸臆、浪漫想象、充满“泛神论”色彩,呈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1.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

A.情感的宣泄——

郭沫若的诗感情炽烈,气势雄浑,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凤凰涅槃》对黑暗现实的否定,用的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把自己对现实的厌恶、敌视、表现得异常强烈、淋漓尽致。又如《匪徒颂》:对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他高呼:“万岁!万岁!万岁!”毫不掩饰,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使诗作呈现出汹涌澎湃的气势。

B.回环复迭的渲染——

在诗作中,郭沫若常常不顾及诗的“忌重复”,而采用回环复迭的方式,重复的句式、反反复复的感情渲染,造成情感的叠加,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凤凰涅槃》:“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反复吟唱,欢欣鼓舞、兴奋激昂的心情跃然纸上。诗中的“群鸟歌”则是通过反复,揭露官僚政客、市侩文人的相同嘴脸,幽默滑稽,讽意盎然,人们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C.气势磅礴的大背景——

郭沫若诗作的背景常常是无限广阔的宇宙,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叫人惊异、使人震撼。如《天狗》中气吞日月、囊括宇宙的天狗,驰骋风云,豪情彭湃,给人以震撼天地的力量。又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要提起“无限的太平洋”把黑暗的地球推倒,这是何等巨大的力量和气势!

2.叛逆追求的化身——理想化的自我形象的创造

《女神》把破坏、反抗、创造精神形象化,创造了一个叛逆追求的化身——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形象在诗中非常突出,它占据了宇宙中心,成了宇宙的主宰。这个“自我”与大自然、与日月星辰、与历史文明都化为一体。这个自我是无生死的精神和理想的化身。这个精神便是叛逆、破坏、创造,这个理想便是摧毁黑暗社会、建设光明中国。

如《凤凰涅槃》,自我形象、凤、凰、火等,都融为一体:“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凤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又如《天狗》:“我把日来吞了,我把月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个自我,包含了宇宙万物,成了宇宙的主宰。

自我的形象,不仅有作者的影子,又具有民族和大众的情感,他对黑暗社会、陈规陋习、旧的势力有着强烈的不满,对祖国和民族有着深切的爱,对劳动人民充满真挚的敬意。因此,这个“自我”,实际上是诗人“自身”与“祖国”、“民族”、“大众”,以及“人民革命”的统一体,是理想化的形象。

3.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寄托诗人理想,表现时代精神

《女神》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借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抒写自己的革命理想,表现自己不屈的意志、创造的精神、对理想的追求。

如《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神话传说,象征祖国、民族、自我在革命中获得新生;《天狗》——用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天狗吃太阳”的传说,表现自己的冲决一切的叛逆精神;《女神之再生》则是融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谴责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歌颂追求、创造光明的精神;《湘累》——借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屈原的事迹,表现自我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棠棣之花》——借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聂嫈的史迹,歌颂伟大的女性及爱国志士勇敢反抗强权政治、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

4.丰富的想象、奇丽的色彩

《女神》想象丰富,比拟奇丽,展现了缤纷多彩、生机勃勃的诗境,如天马行空,瑰丽多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如《炉中煤》的比拟——“年青的女郎”——祖国(蕴涵对祖国的爱与希望:祖国永远年轻、漂亮、充满青春的活力);“炉中煤”——自我(形象化的写照:赤诚、献身精神、受压抑、为新时代所鼓舞)。又如《地球,我的母亲》中的想象——脚踏实地的精神——比作“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那一切的动物,尤其是蚯蚓——/我只不羡慕那空中的飞鸟:/他们离了你要在空中飞行。/地球,我的母亲!/我不愿在空中飞行,/我也不愿坐车,乘马,著袜,穿鞋,/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 。”;那“田地里的农人”——地球母亲的“孝子”、“全人类的保姆”;那“炭坑里的工人”——地球母亲的“宠子”、“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

还有无所顾忌的现代科技词汇的引用,如“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能)的总量”(《天狗》);“哦哦,摩托车前的明灯!/你二十世纪底亚坡罗!/你也改乘了摩托车吗?/我想做个你的助手,你肯同意吗?”(《日出》)

5.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

郭沫若说:“我愿意打破一切诗的形式,来写自己能够够味的东西。”(《凤凰•序》)他正是这样,冲破旧格律诗的种种清规戒律,创造了完全崭新的新的诗歌艺术形式(适用于诗的新内容的新的自由形式)。

A.气势雄浑豪迈的自由体诗,是《女神》里最具特色、最能激动人心的诗体,它开一代诗风,为五四以后的新诗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它既是宽大不羁的胸怀和丰富强盛的想象力的表现,也是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产物)。

B.新格律诗体的运用。具有比较严谨的形式格律,音调铿锵,诗形齐整,节奏韵律鲜明和谐,有深刻而丰富的意境,如《炉中煤》等。

C.诗剧体式的借鉴。

三、局限:

1.简单的把浪漫主义与革命文学对立起来

2.艺术上的模仿,生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