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

沈阳 南京大学

目录

  • 1 现代汉语(下)
    • 1.1 语法研究面面观(一)
    • 1.2 语法研究面面观(二)
    • 1.3 语法研究面面观(三)
    • 1.4 语法研究面面观(四)
    • 1.5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
    • 1.6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二)
    • 1.7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三)
    • 1.8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四)
    • 1.9 语素和词,词的外部组合,词组(一)
    • 1.10 语素和词,词的外部组合,词组(二)
    • 1.11 语素和词,词的外部组合,词组(三)
    • 1.12 语素和词,词的外部组合,词组(四)
    • 1.13 词组(一)
    • 1.14 词组(二)
    • 1.15 词组(三)
    • 1.16 词组(四)
    • 1.17 特殊词组(一)
    • 1.18 特殊词组(二)
    • 1.19 特殊词组(三)
    • 1.20 特殊词组(四)
    • 1.21 复杂词组和层次分析(一)
    • 1.22 复杂词组和层次分析(二)
    • 1.23 词的功能聚合、词类(一)
    • 1.24 词的功能聚合、词类(二)
    • 1.25 词的功能聚合、词类(三)
    • 1.26 实词中体词的类(一)
    • 1.27 实词中体词的类(二)
    • 1.28 实词中体词的类(三)
    • 1.29 代词(一)
    • 1.30 代词(二)
    • 1.31 实词中谓词的类(一)
    • 1.32 实词中谓词的类(二)
    • 1.33 实词中谓词的类(三)
    • 1.34 虚词的词类(一)
    • 1.35 虚词的词类(二)
    • 1.36 介词、连词、助词(一)
    • 1.37 介词、连词、助词(二)
    • 1.38 词的辨析与词的兼类
    • 1.39 词和词组的类
    • 1.40 词和词组的实现形成句子(一)
    • 1.41 词和词组的实现形成句子(二)
    • 1.42 词和词组的实现形成句子(三)
    • 1.43 汉语主谓结构的特点(一)
    • 1.44 汉语主谓结构的特点(二)
    • 1.45 汉语主谓结构的特点(三)
    • 1.46 汉语主谓结构的特点(四)
    • 1.47 汉语主谓结构的特点(五)
    • 1.48 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一)
    • 1.49 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二)
    • 1.50 句法成分:述语和宾语(一)
    • 1.51 句法成分:述语和宾语(二)
    • 1.52 句法成分:述语和宾语(三)
    • 1.53 句法成分:述语和宾语(四)
    • 1.54 句法成分:述语和宾语(五)
    • 1.55 句法成分:述语和宾语(六)
    • 1.56 句法成分:述语和补语(一)
    • 1.57 句法成分:述语和补语(二)
    • 1.58 补语的语义指向(一)
    • 1.59 补语的语义指向(二)
    • 1.60 句法成分:定语和状语(一)
    • 1.61 句法成分:定语和状语(二)
    • 1.62 句法成分:定语和状语(三)
    • 1.63 定语
    • 1.64 修饰语的顺序和指向(一)
    • 1.65 修饰语的顺序和指向(二)
    • 1.66 复谓结构(一)
    • 1.67 复谓结构(二)
    • 1.68 复谓结构(三)
    • 1.69 复谓结构(四)
    • 1.70 复谓结构(五)
    • 1.71 复句(一)
    • 1.72 复句(二)
    • 1.73 复句(三)
    • 1.74 复句(四)
    • 1.75 特殊的语法现象
    • 1.76 分化歧义的方法(一)
    • 1.77 分化歧义的方法(二)
    • 1.78 分化歧义的方法(三)
    • 1.79 易位
    • 1.80 讲解期中考试(一)
    • 1.81 讲解期中考试(二)
    • 1.82 讲解期中考试(三)
    • 1.83 虚词的语法作用(一)
    • 1.84 虚词的语法作用(二)
    • 1.85 虚词的语法作用(三)
    • 1.86 虚词的语法作用(四)
    • 1.87 介词和连词
特殊的语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