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单元
    • 1.1 第一篇矿业经济基础理论1-2章
    • 1.2 第一篇3章矿产品供需理论
    • 1.3 第一篇 4-6章
    • 1.4 第一篇 7-9章
    • 1.5 第二篇矿业权评估理论与方法
    • 1.6 第三篇  矿产资源法律法规 1-4章
    • 1.7 第四篇 矿业生产的监督管理
    • 1.8 生产率——拿什么衡量一国经济
    • 1.9 序 言
    • 1.10 目录
    • 1.11 导读
    • 1.12 经济学帝国主义
    • 1.13 论《国富论》与中国
    • 1.14 别看错了世界
    • 1.15 别被经济学家们“忽悠”了
    • 1.16 第1章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生活中不可不知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 1.17 选择——我们要大炮还是要黄油
    • 1.18 贸易——靠什么构建美好生活
    • 1.19 激励——哥伦布航行的动力何在
    • 1.20 边际效用——为什么人生无法“如初见”
    • 1.21 机会成本——比尔·盖茨为什么放弃哈佛
    • 1.22 有形的手——政府能改变市场结果吗
    • 1.23 无形的手——你看不见的市场信号
    • 1.24 通货膨胀——当钱不再值钱怎么办
    • 1.25 菲利普斯曲线——通胀率越高失业越少吗
    • 1.26 第2章 拆掉思维里的墙——21世纪你应该具备的经济学思维
    • 1.27 垄断——为何钻石如此昂贵
  • 2 第1章 绪章
    • 2.1 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 2.2 “人”和“物品”
    • 2.3 稀缺与竞争
    • 2.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 2.5 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 2.6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2.7 循环流量图
    • 2.8 生产可能性边界
    • 2.9 本章测试
    • 2.10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2.11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 2.12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2.13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 2.14 交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 2.15 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 2.16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 3 微观经济学
  • 4 导论:什么是经济学
    • 4.1 课后作业及阅读材料
  • 5 经济学的五个基本原则
    • 5.1 经济学的五个基本原则
    • 5.2 相关重要概念
    • 5.3 课后作业及阅读材料
  • 6 市场与交换
    • 6.1 相对优势与绝对优势
    • 6.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6.3 市场失灵的概念及出现市场失灵的条件
    • 6.4 课后作业及阅读材料
  • 7 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 7.1 需求增减对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的影响
    • 7.2 供应增减对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的影响
    • 7.3 课后作业及阅读材料
  • 8 西方经济学(微观)——绪论
    • 8.1 绪论
    • 8.2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 8.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 8.4 西方经济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 8.5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 8.6 试题
    • 8.7 实践运用:市场运行图
    • 8.8 阅读资料:经济学十大原理
    • 8.9 阅读资料:国富论
  • 9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 9.1 需求、供给与均衡
    • 9.2 需求曲线
    • 9.3 供给曲线
    • 9.4 供求均衡
    • 9.5 弹性与供求均衡
    • 9.6 弹性的主要类型
    • 9.7 理论的运用——蛛网模型
    • 9.8 消费者选择理论
    • 9.9 讨论:“天价牛肉面”牛气何来?天价到平价,有无可能?
  • 10 第4章 弹性理论
    • 10.1 本章导论
    • 10.2 弹性的一般含义
    • 10.3 需求的价格弹性
    • 10.4 需求的收入弹性
    • 10.5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 10.6 供给的价格弹性
    • 10.7 本章测试
    • 10.8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 10.9 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 10.10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 10.11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 10.12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
    • 10.13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一般含义
    • 10.14 供给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 10.15 供给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 10.16 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 11 《工程经济学》课程介绍
    • 11.1 课程介绍视频
    • 11.2 课程介绍PPT
  • 12 模块一   基础理论知识
    • 12.1 任务一   概论
    • 12.2 任务二   基本经济元素
    • 12.3 任务三   现金流量
    • 12.4 任务四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
  • 13 模块二   项目投资决策
    • 13.1 任务一   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
    • 13.2 任务二  投资方案评价指标
    • 13.3 任务三  投资方案比选
    • 13.4 任务四   项目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分析
    • 13.5 任务五 价值工程
  • 14 模块三   项目实施
    • 14.1 任务一   经济寿命期
    • 14.2 任务二  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 14.3 任务三 设备租赁的经济分析
  • 15 模块四   项目后评价
    • 15.1 任务一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原理
    • 15.2 任务二 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编写
    • 15.3 2009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出版资助重点项目文丛
    • 15.4 前 言
    • 15.5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 15.6 第一篇 家庭和企业——开源节流节节高
    • 15.7 1 如何选择看成本——选择与机会成本
    • 15.8 2 当家方知柴米贵——消费选择与预算支出最佳原则
    • 15.9 3 消费增加效用减——价格悖论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15.10 4 政策作用有不同——收入变化与产品选择
    • 15.11 5 有钱不怕没货买——替代品与竞争
    • 15.12 6 就怕大头在后头——互补品与耗材支出
    • 15.13 7 生意越大越好赚——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
    • 15.14 8 投入增加产量降——肥大水勤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15.15 9 明知亏损还生产——经营决策与停止营业点
    • 15.16 第二篇 市场结构——一切皆为利来往
    • 15.17 10 身不由己话竞争——价格接受者与完全竞争市场
    • 15.18 11 扎堆生产也获利——企业生存与零利润定理
    • 15.19 12 酒香也怕巷子深——垄断竞争与品牌建设
    • 15.20 13 策略不变是最优——三聚氰胺事件与占优策略均衡
    • 15.21 14 你降我降大家亏——价格战与纳什均衡
    • 15.22 15 天天斗来何时休——信用缺失与重复博弈
    • 15.23 16 想吃独食受管制——寡头垄断与法律管制
    • 15.24 17 购物自带方便袋——限塑令与外部性
    • 15.25 18 价格降低好货无——旧车市场与逆向选择
    • 15.26 19 合同签后要防范——道德风险与委托—代理
    • 15.27 20 限制价格就停产——垄断与价格管制
    • 15.28 21 光占便宜不出力——免费搭便车与公共物品
    • 15.29 22 经济形势如何看——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15.30 第三篇 民生问题——国家干预求发展
    • 15.31 23 政府购买拉内需——三驾马车与总需求公式
    • 15.32 24 降息减税促经济——扩大内需与财政货币“组合拳”
    • 15.33 25 就业是个大问题——就业与国家宏观调控
    • 15.34 26 柴米油盐系民生——消费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
    • 15.35 27 总量增加非强大——经济实力与GDP
    • 15.36 21 光占便宜不出力——免费搭便车与公共物品
    • 15.37 第三篇 民生问题——国家干预求发展
    • 15.38 22 经济形势如何看——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 15.39 23 政府购买拉内需——三驾马车与总需求公式
    • 15.40 24 降息减税促经济——扩大内需与财政货币“组合拳”
    • 15.41 25 就业是个大问题——就业与国家宏观调控
    • 15.42 26 柴米油盐系民生——消费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
    • 15.43 27 总量增加非强大——经济实力与GDP
    • 15.44 28 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15.45 29 税率提高税收减——个人所得税与拉弗曲线
    • 15.46 第四篇 对外交往——国内国外谋生存
    • 15.47 30 全球都由我生产——中国制造与相对比较优势
    • 15.48 31 货币升值好是坏——人民币升值与汇率
    • 15.49 32 贸易顺差惹争议——出口与贸易摩擦
    • 15.50 33 出口商品遭控告——出口与反倾销
    • 15.51 34 他国商品进入难——出口与贸易壁垒
    • 15.52 前 言
    • 15.53 第一章 导 论
    • 15.54 第一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 15.55 第二节 社会秩序与社会协作
    • 15.56 第三节 游戏规则
    • 15.57 第二章 效率、交换与市场机制
    • 15.58 第一节 效率、比较优势与交换
    • 15.59 第二节 市场机制
    • 15.60 第三章 供给与需求
    • 15.61 第一节 需求及需求定理
    • 15.62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 15.63 第二节 供给与供给定理
    • 15.64 第四节 弹性理论及其运用
    • 15.65 第四章 机会成本
    • 15.66 第一节 机会成本概述
    • 15.67 第二节 成本与机会成本
    • 15.68 第五章 利润与亏损
    • 15.69 第一节 经济学家眼中的利润
    • 15.70 第二节 生产
34 他国商品进入难——出口与贸易壁垒

34 他国商品进入难——出口与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又称贸易障碍,是指一国对进口的外国商品和劳务实行的各种人为的限制性措施。

img54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汽车消费需求明显缩减,销售量持续下降,下游需求也陷入低迷,国际轮胎市场也同步萎缩。与此同时,我国轮胎市场频繁遭受其他国家贸易壁垒的阻碍,使中国轮胎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2009年,美国对中国出口轮胎的“特别保护调查案”更令中国的轮胎产业雪上加霜。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顾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原有的3.4%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相当于原来所征关税的10倍。目前,我国轮胎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美国是中国轮胎第一大出口国,如果削减输美轮胎半数产量,就意味我国会出现12%的剩余轮胎产能。此外,根据WTO规则,相关国家也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这一方案的实施,将给中国整个轮胎行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轮胎特保案”,有必要从理论上介绍贸易壁垒的相关知识。

◆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又称为贸易障碍,是对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一些人为限制,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凡是使正常的贸易受到了阻碍,使公平的市场竞争受到各种人为干扰的措施,都属于贸易壁垒的范畴。比如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或者强加的各种特殊负担等限制性做法都属于贸易壁垒。具体来说,贸易壁垒一般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所谓关税壁垒,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的关境时,由一国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关税所形成的一种贸易障碍。按征收关税的目的来划分,关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财政关税,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种是保护关税,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工业和农业发展而在外国商品进口时征收高额关税。保护关税税率越高,保护作用越强。如果关税税率高达100%以上,实际上等同于禁止进口。

相对于关税壁垒而言,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其他所有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所形成的贸易障碍。非关税壁垒可分为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两大类。直接限制进口是指进口国采取某些措施,直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如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自动出口限制和进口禁令等。间接限制进口是指进口国不直接规定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而是通过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法规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比如进口押金制、海关估价制度、政府采购中对进口产品的歧视、苛刻的技术标准、补贴、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检查和包装、标签规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等。

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等贸易壁垒由来已久,仍对当今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但在WTO等国际经济组织规则的约束下,其作用正在不同程度的减弱。但这并非意味着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既希望本国的商品能广泛地进入他国市场,又尽可能限制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为此,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地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借鉴和创造出新的贸易壁垒形式,保护本国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这些国家纷纷利用自身存在的技术优势对来自他国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层出不穷,保护手段也逐步由原来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向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和绿色壁垒等演变。一些新的、更加严格和带有隐蔽性的非关税壁垒正在逐渐成为贸易壁垒的主流,并对国际贸易产生日渐明显的阻碍作用。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是利用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和特保条款等措施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不公平贸易,以此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贸易壁垒新形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各国实体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帮助国内企业摆脱困境,恢复经济增长,各国开始重新运用各种关税、非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些措施使得国际贸易活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际贸易发展受到影响。中国的国际贸易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贸易壁垒的形式更加多样,条件更为苛刻。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对贸易摩擦已很熟悉。但是,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一些国家和地区运用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形式也更为多样,主要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又称绿色壁垒)、社会壁垒、动物福利壁垒和基因壁垒等。如美国对陶瓷及玻璃制品的进口征税,对进口中、低档陶瓷制品征收的关税高,对高档陶瓷制品征收的关税低,给中国陶瓷制品向美国出口造成障碍。又如美国对中国出口运动鞋征税,鞋面用皮面积超过鞋面总面积51%的运动鞋征收8%的关税,鞋面用皮面积低于鞋面总面积51%的则征收33%的关税。这种不合理的关税结构,使得我国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此外,一些国家采取一些新的贸易壁垒措施对中国出口商品进行限制,如一些国家以食品安全、气候和减排问题为借口,主张实施包括碳关税在内新的贸易技术壁垒,大肆炒作所谓的中国毒建材事件,抹黑中国产品,借质量问题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限制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新贸易壁垒形式,令中国出口企业一时难以应对。

二是涉案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自2008年以来,我国遭遇了多起贸易壁垒案件,对中国贸易增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008年6月13日,美商务部对华薄壁矩形钢管反倾销反补贴案做出仲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2.17%至200.58%不等的补贴幅度和249.12%至264.64%不等的倾销幅度。2008年6月16日,美商务部对华复合编织袋反倾销反补贴案做出仲裁,裁定29.54%至352.82%不等的补贴幅度和64.28%至91.73%不等的倾销幅度。2008年10月,欧盟对中国皮鞋发起反倾销复审调查。2008年12月18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公告决定立案对原产于中国的碳钢焊缝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2009年1月14日,印度商工部决定对中国输印亚硝酸钠进行反补贴调查,1月16日印度财政部决定对中国输印纯碱发起特殊保障措施调查。2009年1月31日,欧盟对我出口紧固件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5年内征收平均高达80%的反倾销税。再加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出口的特别保护调查案的通过,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等等。

上述方面说明了主要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乏力,他们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的产业。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如果真像70年前一样卷土重来,势必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历史上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暴跌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相关各国遭遇了漫长的经济大萧条。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枟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枠,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引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大战。1932年,全球贸易总额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缩水为120亿美元。美国本国出口总额则从1929年的52亿美元左右缩减到12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个国家都会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与贸易相关的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对中国来说,外贸增长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近3个百分点,一系列的贸易壁垒将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带来不良影响,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跨越贸易壁垒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跨越贸易壁垒

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世界经济急剧下滑,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愈演愈烈,中国如何在颠簸的世界形势中,合理规避与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在危机中受到贸易冲击的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政府。因此,需要政府与企业一起努力,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共同应对,以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和产业安全。

从政府层面看,政府应为企业发展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一是政府应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平台,及时掌握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动态,了解外贸产品目标市场的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帮助企业及早应对贸易摩擦,为企业营造更为安全的贸易环境。建设并完善信息化网络平台和培训平台,建立贸易风险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为企业提供国际贸易前沿信息,规避贸易壁垒风险。加大公平贸易培训力度,加强公平贸易的宣传工作,增强外贸企业的公平贸易意识,提高企业的公平贸易应对能力。二是加大对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管理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培养涉外人才,尽可能建立国际贸易风险应对基金,提高外贸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例如推动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管理,加强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指导和培训,提高企业对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企业开展各类标准化管理认证和出口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对认证的费用给予补贴,帮助外贸企业把出口风险尽可能降至最低。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在协调和磋商方面的建设性作用。行业协会应该加强企业对贸易摩擦案件的应对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涉案企业的应诉指导,提高涉案企业的应对能力。加大对应诉企业的资助和扶持力度,鼓励涉案企业积极参加应诉,以维护企业权益。四是要发挥外交对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通过协商谈判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充分利用国际环保公约和国际贸易协议中保障发展中国家免遭发达国家歧视的条款,与发达国家进行磋商和谈判,争取应该享有的权利。同时,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阻止发达国家滥用环境贸易协议条款乱设新贸易壁垒和进行贸易保护的一切企图。

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一,企业作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体,应加强研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水平,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通过创新工艺和升级设备以跨越可能的技术壁垒,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避免低价倾销,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二,正确认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规范管理,健全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努力使自身管理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加速培养高素质应诉队伍,为构筑科学、高效的应诉机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如全面认真理解新贸易壁垒,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等。第三,抓住危机时期企业估值缩水的契机,加快境外直接投资步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兼并收购当地企业等方式,不仅可以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紧跟国际消费潮流,还可以利用当地的资金和原材料,节约运输成本,并将跨境出口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贸易,有效避免贸易摩擦,规避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与此同时,还应合理利用外汇储备,保持资本流入与流出的平衡,尽快培养本国的跨国公司。

从国际合作层面看,应当在世贸组织等多边框架下,大力呼吁世界各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督促有关国家采取实际行动履行承诺。积极推动新一轮世贸谈判,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双边谈判,争取使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总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和企业应该各尽所能和齐心协力,共同跨越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