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空间区域的离散化
首先以一维非稳态导热为例讨论时间-空间的离散化。如图所示。将函数 t 在节点( n,i+1 )对点( n,i )作泰勒展开,则有:
函数 t 在节点( n,i+1 )对点( n,i )处一阶导数的向前差分公式:
将函数 t 在节点( n,i-1 )对点 (n,i) 作泰勒展开,可得向后差分公式:
向前差分与向后差分之和,即得中心差分表达式:
二、一维平板非稳态导热的显示格式
对一维非稳态方程,扩散项取中心差分,非稳态项取向前差分,则有
求解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是从已知的初始温度分布出发,根据边界条件依次求得以后各个时间层上的温度值。由此可见,只要 i 时层上各节点的温度已知,那么 i+1 时层上各节点的温度即可算出,且不需设立方程组求解。此关系式即为显式差分格式。
优点:计算工作量小;
缺点:受时间及空间步长的限制。
三、非稳态导热方程的隐式格式
对一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中的扩散项在 (i+1) 时层上采用中心差分,非稳态项将 t 在节点( n,i+1 )处对节点( n,i )采用向前差分,得:
式中已知的是 i 时层上的值,而未知量有 3 个,无法求解,而必须求解( i+1 )时层上的一个联立方程组,才能算出 (i+1) 时层各节点的温度,此种差分格式称隐式差分格式。
优点:不受时间及空间的步长影响;
缺点:计算工作量大。
五、一维平板非稳态导热显式格式离散方程组
一维导热显式格式的内节点方程:
一维导热显示格式的对流边界节点方程:
从已知的温度t0出发可以依次求得各时间层的温度值;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的选取原则上越小计算结果越精确,但耗时太长,二者之间受到显式格式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一维导热显式格式的内节点方程
由方程式得知,点 n 上 i+1 时刻的温度是在该点 i 时刻温度的基础上计及了左右两邻点温度的影响后得出的。若两邻点的影响保持不变,则合理的情况是:i时刻点n的温度越高,则其相继时刻的温度也较高;反之,i时刻点n 的温度越低,其相继时刻的温度也较低。在上式中,满足这种合理性是有条件的,即上式中 前的系数必大于等于零,即
对于一维导热显示格式的对流边界节点方程:
得出合理解的条件是:
( 1 )对流边界节点要得到的合理的解,其限制条件比内节点更为严格,所以,当由边界条件及内节点的稳定性条件得出的网格傅立叶数不同时,应选较小的来确定允许采用的 Δτ。( 2 )对于第一、二类边界条件,其限制条件只有内节点的限制条件。 ( 3 )内、边界节点差分方程的稳定性条件不同,但在数值计算时,二节点又必须选择相同的Δx、Δτ 。因此,在选择了Δx后,则 Δτ的选择就要受到稳定条件的限制,不能任意选择,而必须按两节点的稳定性条件分别计算 ,取其中较小 的作为时间步长,方能满足二者稳定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