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项目一 安装与基本配置Linux操作系统
    • 1.1 项目导入
      • 1.1.1 任务1 认识Linux操作系统
      • 1.1.2 子任务2  理解Linux体系结构
      • 1.1.3 1.1.3  子任务3  认识Linux的版本
    • 1.2 1.2  任务2  设计与准备搭建Linux服务器
      • 1.2.1 子任务2  项目安装
    • 1.3 任务3  认识GRUB
    • 1.4 视频资料
  • 2 项目二 熟悉使用Linux常用命令
    • 2.1 项目导入
    • 2.2 熟悉Linux命令基础
    • 2.3 熟练使用文件目录类命令
    • 2.4 熟练使用进程管理类命令
    • 2.5 视频资料
  • 3 项目三  管理Linux服务器的用户和组
    • 3.1 项目导入
    • 3.2 用户和组群概述
    • 3.3 用户和组群配置文件
    • 3.4 用户账户的创建和管理
    • 3.5 视频资料
  • 4 项目四  配置与管理文件系统
    • 4.1 项目导入
    • 4.2 任务1 全面理解文件系统与目录
      • 4.2.1 子任务2  理解Linux的目录结构
      • 4.2.2 Linux的文件类型
      • 4.2.3 Linux文件权限
        • 4.2.3.1 使用数字表示法修改权限
    • 4.3 使用文字表示法修改权限
    • 4.4 企业实战与应用
    • 4.5 视频资料
  • 5 项目五  配置与管理磁盘
    • 5.1 项目导入
    • 5.2 磁盘管理工具
    • 5.3 建立文件系统
    • 5.4 磁盘配额
    • 5.5 视频资料
  • 6 项目六  管理Linux服务器的网络配置
    • 6.1 项目导入
      • 6.1.1 项目问题1-网络配置文件
      • 6.1.2 项目问题2-常用网络配置与测试工具
    • 6.2 Linux启动过程和运行级别
    • 6.3 视频资料
  • 7 项目七 配置与管理Samba服务器
    • 7.1 项目导入
    • 7.2 Samba工作原理
    • 7.3 配置samba服务器
    • 7.4 Samba排错
    • 7.5 视频资料
  • 8 项目八 配置与管理DHCP服务器
    • 8.1 项目导入
    • 8.2 DHCP服务概述
    • 8.3 DHCP服务器配置
    • 8.4 视频资料
  • 9 项目九  配置与管理DNS服务器
    • 9.1 项目导入
    • 9.2 了解DNS服务器
    • 9.3 DNS工作原理
    • 9.4 DNS服务器配置
    • 9.5 视频资料
  • 10 项目十  配置与管理Apache服务器
    • 10.1 项目导入
      • 10.1.1 项目要求
      • 10.1.2 项目分解与分析
    • 10.2 Web服务的概述
    • 10.3 LAMP模型
    • 10.4 Apache服务器配置
      • 10.4.1 虚拟主机配置
      • 10.4.2 用户个人主页
      • 10.4.3 虚拟目录
      • 10.4.4 基于主机的访问控制
      • 10.4.5 基于用户认证的访问控制
      • 10.4.6 虚拟主机
        • 10.4.6.1 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
          • 10.4.6.1.1 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
          • 10.4.6.1.2 基于端口号的虚拟主机
    • 10.5 视频资料
  • 11 项目十一  配置与管理FTP服务器
    • 11.1 项目导入
    • 11.2 FTP工作原理
    • 11.3 FTP服务器配置
    • 11.4 视频资料
用户账户的创建和管理


•使用useradd或者adduser命令


•Useradd命令的格式是:


• useradd  [选项]  <username>


• 例如:创建ph用户


若新建用户已经存在



•-c comment      用户的注释性信息


•-d home_dir     指定用户的主目录


•-e expire_date 禁用帐号的日期,格式为:YYYY-MM-DD


•-f inactive_days 设置帐户过期多少天后,用户帐户被禁用。


•-u  UID               指定用户的UID


•-g initial_group   用户所属主组群的组群名称或者GID


•-G group-list       用户所属的附属组群列表


•-m             若用户主目录不存在则创建它


•-M             不要创建用户主目录


•-n              不要为用户创建用户私人组群


•-p              passwd  加密的口令


•-r              创建UID小于500的不带主目录的系统帐号


•-s  shell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默认为/bin/bash


•新建用户user1,UID为510,指定其所属的私有组为mlx(mlx组的标识符为500),用户的主目录为/home/user1,用户的Shell为/bin/bash,用户的密码为123456,帐户永不过期。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用户修改自己的密码时只需输入passwd即可。其中-S表示查询用户密码状态(仅root可用),-l表示暂时锁定用户, 实际操作是在/etc/passwd文件的密码前加上了感叹号"!!",-u表示解锁用户,--stdin表示可通过管道输出的数据作为用户的密码(shell编程常用到:echo "123" | passwd --stdin ws)。


(修改用户信息usermod及修改用户密码状态chage


1)usermod命令格式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其中,-u表示修改用户UID,-G表示修改用户的附加组,-c表示修改用户说明,-L表示临时锁定用户,-U表示解锁用户锁定。


2)chage命令格式


chage [选项] 用户名


其中,-l选项表示列出用户的详细密码状态,-d(日期)表示修改密码最后一次更改日期(shadow第3字段),-m(天数)表示两次密码修改间隔(shadow第4字段),-M(天数)表示密码有效期(5字段),-W(天数)表示密码过期前的警告天数(6字段),-I(天数)表示密码过期后的宽限天数(7字段),-E(日期)表示账号失效时间(8字段)。


例:


chage -d 0 ws            #该命令其实是将密码修改日期归0,这样用户一登陆就要修改密码


(4)删除用户userdel和用户切换命令


1)userdel命令格式


userdel [-r] 用户名


其中,-r选项表示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用户家目录,也可以手工修改文件删除用户名。


2)切换命令格式


su [选项] 用户名


只使用"-"选项代表连带用户的环境变量一起切换,-c表示仅执行一次命令,而不切换用户身份。


例:不切换root,但执行useradd命令添加user1用户:


su - root -c "useradd user1"


4 用户组管理

1)添加用户组:groupadd [选项] 组名


其中,-g表示指定GID。


2)修改用户组:groupmod [选项] 组名


其中,-g表示修改组ID,-n表示修改组名(一般不建议修改)。


例:将组名tg修改为wstest:


[root@localhost ~]# groupadd tg


[root@localhost ~]# groupmod -n wstest tg

3)删除用户组:groupdel 组名


注意:如果组中有初始用户,不能删除该组,如果是附加用户,则不影响组的删除。


4)把用户添加入组或从组中删除


gpasswd [选项] 组名


其中,-a表示将用户加入组,-d表示将用户从组中删除。


例:新建一个用户ws1,将其加入wstest组中,然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