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网组建与维护
陈宗梅
目录
暂无搜索结果
1 第一章 IP网络基础知识及设备基本操作
1.1 TCP/IP基础
1.1.1 传输介质与物理层接口
1.1.2 以太网帧结构
1.1.3 IP数据包结构
1.1.4 IP地址结构及分类
1.1.5 网络地址的计算
1.1.6 子网划分的思想
1.1.7 子网划分实例
1.1.8 ICMP协议
1.1.9 ARP协议
1.1.10 IP数据包转发流程
1.1.11 TCP协议
1.1.12 UDP协议
1.2 VRP的操作
1.2.1 VRP文件系统介绍及基础配置操作
1.2.2 VRP文件系统管理
1.2.3 telnet远程管理设备
2 第二章 以太网交换技术
2.1 STP协议原理与配置
2.1.1 以太网交换机的转发原理
2.1.2 二层环路转发数据帧的优缺点
2.1.3 生成树协议的作用和工作过程
2.1.4 根交换机的选举
2.1.5 根端口的选举
2.1.6 指定端口的选举
2.1.7 生成树协议的计算实例
2.1.8 端口状态及BPDU结构
2.1.9 生成树网络拓扑变更处理
2.1.10 生成树协议的配置与检测
2.2 RSTP原理与配置
2.2.1 STP协议的缺陷和RSTP的产生
2.2.2 RSTP协议的PA机制
2.2.3 RSTP的端口角色和端口状态
2.2.4 RSTP的拓扑变更机制
2.2.5 RSTP的边缘端口和保护功能
2.2.6 RSTP网络的配置实例
2.3 VLAN原理与配置
2.3.1 VLAN的概念和作用
2.3.2 VLAN帧格式
2.3.3 ACCESS端口转发原理及应用
2.3.4 Trunk端口转发原理及应用
2.3.5 Hybridk端口转发原理及应用
2.3.6 VLAN配置演示
2.3.7 VLAN配置实例
2.4 GVRP协议与链路聚合协议
2.4.1 GVRP协议的原理
2.4.2 GVRP的配置案例
2.4.3 链路聚合的运用和原理
3 第三章 IP路由技术
3.1 IP路由原理
3.1.1 路由器功能介绍
3.1.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3.1.3 路由的种类
3.1.4 认识路由表
3.2 静态路由配置
3.2.1 静态路由配置实例
3.2.2 静态路由负载分担与路由备份配置实例
3.3 RIP协议原理与配置
3.3.1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3.3.2 RIP环路问题
3.3.3 RIP协议的两种版本
3.3.4 RIP协议的配置实例
3.4 OSPF协议原理与配置
3.4.1 OSPF路由协议概述
3.4.2 两个基本概念——AS与Router ID
3.4.3 OSPF 协议报文简介
3.4.4 Hello包与邻居关系建立
3.4.5 OSPF支持的网络类型
3.4.6 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
3.4.7 OSPF 认证
3.4.8 OSPF 协议的开销
3.4.9 单区域OSPF及其配置
3.4.10 OSPF 多区域
3.5 VLAN间路由
3.5.1 VLAN间路由
3.5.2 单臂路由的配置实例
3.5.3 三层交换实现VLAN间路由配置实例
3.5.4 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实现三层互联配置实例
4 访问控制技术
4.1 认识ACL
4.2 ACL的原理与分类
4.3 基本ACL的配置
4.4 高级ACL的配置
4.5 深入应用通配符掩码
5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5.1 NAT产生的背景
5.2 NAT的分类
5.3 静态NAT配置
5.4 动态NAT配置
5.5 NAPT配置
5.6 EASY IP配置
5.7 NAT Server的应用与配置
VRP的操作
上一节
下一节
选择班级
确定
取消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