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搜索结果
-
1 第一章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血涂片的制备
-
1.1 绪论
-
1.2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
1.2.1 一)、血液生理概要
-
1.2.2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
1.3 二、血液标本的制备和染色
-
1.3.1 一)、血液标本的抗凝
-
1.3.2 二)、血液标本的制备与染色
-
1.4 三、血液标本的处理、运送和保存
-
2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
2.1 一、红细胞检查
-
2.1.1 一)、红细胞计数
-
2.1.2 二)、血红蛋白测定
-
2.1.3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
-
2.1.4 四)、红细胞的平均指数
-
2.1.5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
-
2.1.6 六)、红细胞直径的测量
-
2.1.7 七)、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
2.1.8 八)、红细胞形态检查
-
2.1.9 九)、红细胞的疾病
-
2.1.9.1 缺铁性贫血
-
2.1.9.2 巨幼细胞性贫血
-
2.1.9.3 再生障碍性贫血
-
2.1.9.4 溶血性贫血
-
2.2 二、白细胞检查
-
2.2.1 一)、白细胞的生理概要
-
2.2.2 二)、白细胞计数
-
2.2.3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
2.2.4 四)、白细胞形态检查
-
2.2.5 五)、白细胞的形态变化
-
2.2.6 六)、白细胞的疾病
-
2.2.6.1 急性白血病
-
2.2.6.2 慢性白血病-慢粒
-
2.2.6.3 MDS
-
2.2.6.4 多发性骨髓瘤
-
2.2.6.5 白细胞其他疾病
-
2.3 三、 血液细胞其他检查
-
2.3.1 一)、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
2.3.2 二)、血小板计数
-
3 第三章 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
3.1 一、检测原理
-
3.2 二、检测参数和临床应用
-
4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
-
4.1 一、ABO血型系统
-
4.2 二、RH血型系统
-
4.3 三、其他血型系统
-
4.4 四、ABO和RH血型鉴定
-
4.5 五、交叉配血
-
4.6 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
4.7 七、采血、贮血和输血
-
5 第五章 尿液检验
-
5.1 一、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
5.2 二、尿液理学检查
-
5.3 三、尿沉渣检查
-
5.3.1 一)、细胞的形态与临床意义
-
5.3.2 二)、管型的形态与临床意义
-
5.3.3 三)、结晶的形态与临床意义
-
5.4 四、尿液常用的化学检查(尿蛋白和尿糖)
-
5.5 五、尿液其他化学成分检查(尿三胆等)
-
5.6 六、尿液HCG检查
-
5.7 七、尿液自动分析仪
-
6 第六章 粪便检查
-
7 第七章 分泌物的检验
-
7.1 一、阴道分泌物检查
-
7.2 二、精液检查
-
7.3 三、前列腺液检查
-
8 第八章 体腔液检验
-
8.1 一、脑脊液检查
-
8.1.1 一)、脑脊液的理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
8.1.2 二)、脑脊液的化学检验
-
8.2 二、浆膜腔液检查
-
8.3 三、关节腔液检查
-
8.4 四、羊水检查
选择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