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教授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部门:地球科学学院
个人介绍
研究领域
夏 菲,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模范教师,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核学会会员,担任中文核心期刊《地球化学》、《矿物学报》审稿人。1992年7月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并留校任教,1999年7月获华东地质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6月获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矿物岩石矿床学与地球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夏 菲同志一直致力于教学工作,担任东华理工大学本科生精品课程《结晶学与矿物学》、《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的课程负责人,主讲了《结晶学及矿物学》、《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地质学基础》、《铀资源地质学》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及《矿产开发与环境》、《地质资源评价》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8名,教学质量优秀。2005年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2007年获江西省“模范教师”称号, 2009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9年获江西省“园丁奖”,2010年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
夏 菲同志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地球化学及核辐射防护领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检索8篇,科研成果于2010年、2006年分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论文与著作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学生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 | 专业基础课 | 6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届-2011届 地球化学专业,2007届-2011届 | 638 |
2 | 地质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4 | 地球化学专业,2008届-2011届 | 357 |
3 |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 专业课 | 4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届-2011届 | 464 |
4 | 铀资源地质学 | 专业课 | 6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137 |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 实践性教学内容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 | 地球化学专业,2009届-2011届 | 261 |
2 | 普通地质学实习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126 |
3 |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实践教学 | 专业课 | 8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9届-2011届 | 196 |
4 | 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 专业课 | 17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届-2011届 地球化学专业,2007届-2011届 | 47 |
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省级精品课程 | 江西省教育厅 | 2011-2014 | 第一 |
2 |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 东华理工大学 | 2006-2008 | 第一 |
3 | “结晶学与矿物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 东华理工大学 | 2004-2007 | 第一 |
4 | 资源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4-2007 | 第一 |
教研论文
序号 | 题目 | 刊物名称 | 署名 | 年度 |
1 |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一 | 2007 |
2 |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辽宁高职学报 | 第一 | 2004 |
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及授奖单位 | 署名 | 年度 |
1 |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 | 夏 菲 | 2011 |
2 |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 | 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 | 夏 菲 | 2011 |
3 | 江西省“园丁奖” |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厅 | 夏 菲 | 2009 |
4 | 江西省模范教师 | 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 | 夏 菲 | 2007 |
5 | 江西省“园丁奖” |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厅 | 夏 菲 | 2007 |
6 | 资源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研究 | 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江西省教育厅 | 夏 菲 | 2005 |
编写教材、专著或辅助教材
序号 | 教材名称 | 出版单位 | 署名 | 年度 |
1 | 铀矿勘查学 | 国防科工委规划教材,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王正其 夏 菲 | 2010 |
2 |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 国防科工委规划教材, 原子能出版社 | 辜骏如 郭福生 夏 菲 | 2004 |
主要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部分)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江西省酸雨来源的硫同位素示踪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2012 | 主持 |
2 | 安吉-德兴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矿区遥感信息提取与勘查模型建立 | 国家科技部 | 2011-2015 | 主持 |
3 | 二连盆地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2012 | 第二主持 |
4 | 江西省南昌市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环境意义研究 | 江西省科技厅 | 2011-2012 | 主持 |
5 | 相山铀矿田火成岩中捕掳体研究 |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 2007-2008 | 主持 |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部分)
序号 | 题目 | 刊物名称 | 署名 | 时间 |
1 | Study on sulfur source of acid rain using sulfur isotopic trace in Jiangxi province,China. 74 (13):1150-1152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CI) | 第一 | 2010 |
2 | ReThe rare earth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licolite of Early Cambrian Barite Deposits in East Guizhou. 73 (12):1258-1260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CI) | 第一 | 2009 |
3 | The origin and sulphur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ambrian Barite Deposits in East Guizhou,China. 72 (12):1041-1043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CI) | 第一 | 2008 |
4 | Lead isotope geochemistry and lead source in black rock series of early Cambrian from southeast Guizhou,China. 70(18):712-715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SCI) | 第一 | 2006 |
5 | Ad天柱大河边-新晃重晶石矿床矿物及其组合特征的电子探针研究.25(3):289-294 | 矿物学报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6 |
荣誉与奖励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序号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时间 |
1 | “华南Z-∈时期沉积-构造-成矿作用耦合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江西省人民政府 | 第三 | 2010 |
2 | “华南Pc-C过渡期硫酸盐-硫化物地球化学与生物-环境演化” 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 江西省人民政府 | 第三 | 2010 |
职称:教授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部门:地球科学学院
个人介绍
研究领域
矿物岩石矿床学
论文与著作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学生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 | 专业基础课 | 6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8届-2011届 | 338 |
2 | 应用地球化学 | 专业基础课 | 4 | 地球化学专业,2008届-2011届 | 327 |
3 | 岩石物理化学 | 专业课 | 4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届-2011届 | 264 |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 实践性教学内容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 | 地球化学专业,2009届-2011届 | 207 |
2 |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实践教学 | 专业课 | 2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156 |
3 | 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 专业课 | 17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届-2011届 地球化学专业,2007届-2011届 | 37 |
三、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 东华理工大学 | 2004-2007 | 第二 |
学术情况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部分)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热液铀成矿中水的物理化学行为及与地质作用耦合关系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9-2011 | 主持 |
2 | 铀矿山废渣中的酸性废水形成及其控制的 实验研究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9-2011 | 主持 |
3 | 铀矿山酸性废水形成机制及抑制剂选择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2009 | 主持 |
4 | 十红滩砂岩铀矿地下水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研究 | 中国国防科工局 | 2005-2006 | 专题主持 |
二、学术论文(部分)
序号 | 题目 | 刊物名称 | 署名 | 时间 |
1 |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初探. 30(4): 565-572 | 地质通报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11 |
2 | 岩石圈中水的临界奇异性与断裂耦合触发地震. 2009(2):218-225 | 地震地质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9 |
3 | 水的相变: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55(5):722-730 | 地质论评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9 |
4 | Radiation-induced defects in drusy quartz, Athabasca Basin, Canada: A new aid to explora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103: 1571-1580 | Economic Geology(SCI) | 第一 | 2008 |
5 | 岩石圈中热压系数的计算. 2008(3):123-129 | 地学前缘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8 |
荣誉与奖励
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及授奖单位 | 署名 | 年度 |
1 |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 | 胡宝群 | 2011 |

职称:教授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部门:地球科学学院
个人介绍
研究领域
矿物岩石矿床学
论文与著作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学生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 | 专业基础课 | 6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126 |
2 | 岩石学 | 专业基础课 | 4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8届-2011届 | 217 |
3 | 晶体光学 | 专业课 | 4 | 地球化学专业,2008届-2011届 | 205 |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 实践性教学内容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 | 地球化学专业,2010届-2011届 | 71 |
2 | 岩石学实验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8届-2011届 | 210 |
3 | 晶体光学实验教学 | 专业课 | 2 | 地球化学专业,2008届-2011届 | 197 |
4 | 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 专业课 | 17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届-2011届 地球化学专业,2007届-2011届 | 21 |
三、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江山实习基地展厅教学功能拓展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2010 | 第一 |
四、编写教材、专著或辅助教材
序号 | 教材名称 | 出版单位 | 署名 | 年度 |
1 | 国土资源与管理 | 国防科工委规划教材, 原子能出版社 | 邹自力 彭花明 | 2009 |
2 | 宝石学 | 国防科工委规划教材, 原子能出版社 | 彭花明 | 2006 |
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部分)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江西省酸雨来源的硫同位素示踪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9-2011 | 第二主持 |
2 | 江西特色资源展厅建设方案设计与实现 | 东华理工大学 | 2008-2010 | 主持 |
3 | 龙虎山地质研究与旅游开发史研究 | 江西龙虎山 国土资源局 | 2006-2007 | 主持 |
(二)、学术论文(部分)
序号 | 题目 | 刊物名称 | 署名 | 时间 |
1 | 浙江江山震旦系碳同位素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35(6): 577-585 | 地球化学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6 |
2 | 浙江江山灯影组碳、氧同位素特征. 30(6): 499-504
| 岩石矿物学杂志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6 |
荣誉与奖励
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及授奖单位 | 署名 | 年度 |
1 |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 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 | 彭花明 | 2011 |
2 | 龙虎山旅游地学实习基地建设 | 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江西省教育厅 | 彭花明 | 2008 |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序号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时间 |
1 | “华南Z-∈时期沉积-构造-成矿作用耦合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江西省人民政府 | 第二 | 2010 |
职称:教授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部门:地球科学学院
个人介绍
研究领域
矿物岩石矿床学
论文与著作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学生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 | 专业基础课 | 6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102 |
2 | 普通地质学 | 专业基础课 | 6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8届-2011届 | 267 |
3 | 铀矿溶浸技术 | 专业课 | 4 | 地球化学专业,2008届-2011届 | 307 |
4 | 铀资源地质学 | 专业课 | 6 | 地球化学专业,2010届-2011届 | 141 |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 实践性教学内容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 | 地球化学专业,2010届-2011届 | 97 |
2 | 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8届-2011届 | 186 |
3 |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实践教学 | 专业课 | 8周 | 地球化学专业,2009届-2011届 | 146 |
3 | 铀资源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 | 专业课 | 2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57 |
4 | 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 专业课 | 17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届-2011届 地球化学专业,2007届-2011届 | 32 |
三、教学研究课题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 教育部 | 2009-2014 | 第二 |
2 | 基于专业规范和军工专业特色的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2009 | 第一 |
3 | 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置方案研究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7-2009 | 第一 |
4 | 理工科专业规范综合研究 | 教育部 | 2004-2007 | 专题负责 |
四、教学研究论文
序号 | 题目 | 刊物名称 | 署名 | 年度 |
1 | 江山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引入数字填图技术的必要性及建议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一 | 2009 |
2 | 东华理工大学非地质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一 | 2008 |
3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 中国地质教育 | 第一 | 2006 |
4 | 如何加强地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一 | 2006 |
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部分)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河西走廊及邻区成矿条件、目标类型及远景研究, |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 2008-2010 | 主持 |
2 | 流体包裹体法在相山铀成矿深度研究中的应用 | 江西省教育厅 | 2008-2009 | 主持 |
3 | 相山、大洲地区四种不同类型铀矿勘查模式 |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 2005-2007 | 主持 |
二、学术论文(部分)
序号 | 题目 | 刊物名称 | 署名 | 时间 |
1 | 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25(5): 266-272 | 铀矿地质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9 |
2 | 相山铀矿田沙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32(4):500-508 | 大地构造与 成矿学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8 |
3 | 相山铀矿田钾玄质岩石与铀成矿. 29(4):526-535 | 大地构造与 成矿学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5 |
4 | 南岭东段燕山期铁镁质岩石Nd-Sr同位素研究 及意义. 25(2): 248-254 | 地球学报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4 |
荣誉与奖励
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及授奖单位 | 署名 | 年度 |
1 |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 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 | 张树明 | 2011 |
2 | 基于专业规范和军工专业特色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江西省教育厅 | 张树明 | 2010 |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序号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署名次序 | 时间 |
1 | “南岭带火山-后火山侵入体控矿模式与富铀矿找矿靶区优选”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 江西省教育厅 | 第二 | 2006 |

职称:副教授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部门:地球科学学院
个人介绍
研究领域
矿物岩石矿床学
论文与著作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学生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 | 专业基础课 | 6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143 |
2 | 岩石学 | 专业基础课 | 4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117 |
3 | 晶体光学 | 专业课 | 4 | 地球化学专业,2010届-2011届 | 105 |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 实践性教学内容 | 课程类别 | 周学时 | 届 数 | 总人数 |
1 |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 | 地球化学专业,2010届-2011届 | 74 |
2 | 岩石学实验教学 | 专业基础课 | 2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0届-2011届 | 110 |
3 | 晶体光学实验教学 | 专业课 | 2 | 地球化学专业,2009届-2011届 | 127 |
4 | 指导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 专业课 | 17周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届-2011届 地球化学专业,2007届-2011届 | 11 |
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部分)
序号 | 课题名称 | 来源 | 期 限 | 排名 |
1 | 江西1∶5万陀上、鹿冈、乐安县幅区调,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2010-2012 | 主要成员 |
2 | 新疆511铀矿床硒的赋存状态与富集规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9-2011 | 主要成员 |
3 | 热液铀成矿中水的物理化学行为及与地质作用耦合关系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9-2011 | 主要成员 |
4 | 相山火山盆地蚀变矿物高光谱填图实验研究项目 | 国家科技部 | 2006-2008 | 主要成员 |
二、学术论文(部分)
序号 | 题目 | 刊物名称 | 署名 | 时间 |
1 | 粤北302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27(6): 350-354 | 铀矿地质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10 |
2 | 赣东北蛇纹岩中铬尖晶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53(5): 53-57 | 地质与勘探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8 |
3 | 丹霞地貌砂岩的微观化学风化作用电子探针研究 . 24(2): 172-176 | 中国岩溶 (核心刊物) | 第一 | 2006 |
4 |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28(1):39-42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 第一 | 2005 |
荣誉与奖励
教学表彰/奖励
序号 | 获奖名称 | 获奖等级及授奖单位 | 署名 | 年度 |
1 | 岩石学 | 江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江西省教育厅 | 郭国林 | 2009 |
2 | 龙虎山旅游地学实习基地建设 | 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江西省教育厅 | 郭国林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