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

主讲教师:冯林

教师团队:共1

  • 冯林
课程介绍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又名《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是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尽快掌握创新方法,让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提问,将本课程所学知识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课程学习中,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师团队

冯林

职称:教授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部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职位:主任

课程亮点

本课程先后获得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荣誉称号。

课程团队在原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基础上,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吸收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从创新能力构成、思维定势及其突破、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创新方法训练等方面重新构建了本门课程教学体系。

按照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要求,针对慕课网络教学知识碎片化的特点,完成了知识点及掌握程度的划分,录制相关的微视频,编制相关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视频、演示文稿、教学课件、课程公告、测验和作业、考试及文献资料等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由于修学本门课程的高校较多,课程负责人每学期均对选课高校线下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在课程负责人的指导下部分有条件的高校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线上按照平台及学校要求,观看网上视频、完成网上作业、参与网上讨论,线下由各高校教师进行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完成作业、讨论、答疑、控制学生学习进度等。

结合信息技术及在线教学的特点,课程团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大学生创新基础》两本新形态配套教材,除了纸质教材外,还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生扫描二维码即可学习。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也就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多去有意识的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如果把传统观念、常规经验、权威言论当作金科玉律,常常会阻碍我们创新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面对新的问题或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习惯于沿着前辈或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应从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

发散性思维能够产生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及建议,能提出一些独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见解,使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联想是在创新思考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见到成效。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联想中的“经验联想”。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人们能够采用联想的客观基础,因此联想的最主要方法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主动的、积极地、有意识的去思考他们之间联系。

我们很多人擅长的是“就事论事”,或者说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思维往往会被局限在某个片区内。整合就是把对事物各个侧面、部分和属性的认识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当然,整合不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的认识,随意地、主观地拼凑在一起,也不是机械地相加,而是按它们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把整个事物在思维中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

推荐阅读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