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汉字结构的新框架

主讲教师:黄天树

教师团队:共1

  • 黄天树
专业大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课专业: 中国字
课时: 10

“六书”说是汉代学者创立的关于汉字结构的系统理论。它比较切合秦汉小篆的结构类型,但不能囊括各个历史时期所有的汉字结构类型。为此,笔者建议在"六书"说的框架之上,建立一个层级更高的汉字结构之新框架。这个新框架便是"二书"说。"二书"说以字形结构中是否含有声符(或"表声成分")作为分类标准,把汉字分成"无声符字"和"有声符字"两大类型。"无声符字"使用意符。"有声符字"或单用声符,如假借字等;或兼用意符和声符,如形声字等。"二书"说既契合最早的汉字体系如商代甲骨文的结构类型,也适合秦汉小篆及其后世各个历史时期的字形结构类型。

教师团队

黄天树

职称:教授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部门:首都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院

职位:委员会委员

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

一曰形象勾勒法。

此即《说文》之象形字,观其物形而取其象也,如日、月、山、水、人、虫、鱼、木、鸟、牛、羊、马、犬等等是矣。然隶变而至于楷体,则多远离其象而符号化矣。

二曰符号抽象法。

如⊥、丅、了、父、ㄎ、冖、丁、凸、且、艮等,乃男阳之抽象符号也;ム、口、也、匕、几、凹、凵、而等,乃女阴之抽象符号也;一、二、三、七、九、十等,乃数字之抽象符号也。

三曰取象比类法。

象谓物象、事象、符象等;比类犹言譬也,《礼记·学记》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东汉·郑玄注曰:“丑,犹比也。”唐·孔颖达疏曰:“言古之学者,比方其事以丑类,谓以同类之事相比方,则事学乃易成。”《诗·周南·螽斯》朱熹《集传》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类犹言比象,《广雅·释估四》曰:“类,象也。”比、譬义同。《墨子·小取》曰:“辟[譬]也者,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取象比类法,乃古人以物象之相似,而以彼物喻此物,以明事理之法也。若无譬喻之法,则事物之奥理难以明焉,而语言亦将显得苍白无力。西汉·刘向《说苑》曰:“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言事之理必以“譬”,造字之法亦必以“譬”,无取象比类法,则成千上万之字难以造出焉。汉字之奥妙,要在于依天人合一之道,取物象以喻男女阴阳二器,及其交合、孕育焉,并以之为字根,遂有众多孳乳字之产生。比如:

(一)譬喻男性符号者:

自然之天、山、土、阜、雨、火等;

人体之止、手、寸等;

动物之牛、羊、马、犬、龙、虍(虎)、鸟、隹、鱼等;

植物之茎、朿等;

器物之斤、戈、刀、矛、戊、戉、矢、犁等;

(二)譬喻女性符号者:

自然之地、水、云、谷、穴、田等;

人体之口、幺、玄、肉、尸、月(同肉)等;

动物之豕、贝、凤、鱼、兔、虍(虎)等;

植物之瓜、花等;

器物之车、皿、臼、缶、舟、鼎、其(箕)、户等。

(三)譬交合及孕育符号者:耕、战、瓦、食、身、石、足等。

上述符号,大多可为字根而产生新的字。

四曰阴阳相生法。

即以两个表示或譬喻男女阴阳二器之符号组合而产生新的字,如突、戾、斯、此、知、矣等,此类符号皆可为字根而孳乳新字。

五曰字根孳乳法。

此相当于《说文》之形声字。汉字大约有九百多个字根,以其各与形旁相配,遂各有其孳乳字。以此法产生的字大约占汉字90%多。

六曰符号会意法。

此即《说文》之会意字,乃以两个以上之符号组合,合其意而得之为字也。如壽,由六个符号组合:“士”,成年男子也;“”即“亅”(jué),《说文》谓“钩逆者谓之亅”,此即关中方言之所谓“勾勾”,喻男阳也;“工”天地之交合也;“一”道也;“口”,喻女阴也;“寸”,手也,喻男阳也,又法也。合之而为壽,谓男子(“士”)性成熟而阳强(“”),可婚配而有阴(“口”)阳(“寸”)之合,若依乎天地交合(“工”)之道(“一”),则身心平和而壽命之久矣。壽简化为寿,虽少了七笔,然形之意无解矣。再如靈,乃形声兼会意,从巫,霝声。靈从雨、从三“口”,口喻大地,三“口”喻地域之广大也,甘雨普降于地,故曰霝;“巫”者,从工,喻天地之交也;左右二“人”,喻男觋、女巫也,合之为巫喻巫、觋以性舞祈天地之合也。巫、霝合之而为靈,乃谓天久旱不雨,巫、觋祈之,上天感应而甘霖降于大地矣。《说文》谓“靈,靈巫也。”清·段玉裁谓“靈巫”当作“巫”,故“靈”之本义乃谓以性舞祈天降雨之巫、觋也。由此引申为两个义项,一谓天以雨而佑民,故有神灵、福佑、威灵等义;二谓巫之祈雨灵验也,故有灵验、效验,受宠、善、神通、聪明、奇异、靈魂诸义,及对死者之尊称。靈简化为“灵”,其形无说,乃死符号也。

尝试建立汉字结构新框架

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第102页)说:“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我们认为裘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故本文讲汉字构造时,撇开转注,未予讨论。

世界上的文字林林总总,其字符(即构成文字的符号)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字符都使用,其结构自然比较复杂。古人很早就注意到汉字是有结构的,如《左传》记载“止戈为武”、“皿虫为蛊”之类。但是,这种说法是随意的、零碎的。真正系统地阐述汉字结构的是“六书”说。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分别给“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下了定义,并举了例字。这是最早关于汉字结构的系统理论(见注)。

1899年商代甲骨文发现以后,对汉字结构的认知已超过了前人。与此同时,西风东渐,使人们看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及其结构的情况。学者逐渐认识到“六书”说并非尽善尽美。1934年,唐兰先生首创“三书”说(象形、象意、形声)。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虚卜辞综述》中提出的“三书”是象形、形声、假借。1988年,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认为陈氏的“三书”说是合理的,只是“象形”应该改为“表意”。我们认为,裘先生的“三书”说最为合理。但是,无论是“六书”还是“三书”都存在一个缺点,即这个框架都不能囊括各个历史时期汉字的结构类型。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尝试建立一个新框架。在谈新框架之前,先要明确以下三点:

第一,汉字结构类型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转移,汉字结构的新类型不断产生,旧类型不断消亡。

第二,汉字结构类型是有大有小的,其数量并不均衡。《说文》中形声字数量最多,约占80﹪以上;指事字数量最少,约占0.5﹪。某些结构类型数量虽少,但也不能把它排除在汉字结构类型之外。

第三,汉字结构类型是有层级的。即各种结构类型有一套由上位到下位的的隶属关系,并不是处于同一个层级之上的。

现在,谈谈汉字构造的新框架。在《殷墟甲骨文“有声字”的构造》(载《史语所集刊》,第76本第2分,第315-350页)一文里,以汉字结构中有无“声符”作为分类的标准,把汉字分成两大类:一类汉字结构中不含声符,称为“无声符字”;另一类汉字结构中含有声符,称为“有声符字”。这就是“二书”说。以“二书”说可以将甲骨文所拥有的结构类别悉数列举出来:(如表所示)

中国古文字始于商代甲骨文,终结于秦代小篆。我们选取时代相隔1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和秦系小篆来作形体构造的比较研究,可以知道,“独体形声字”、“附画因声指事字”、“两声字”三种构造类别为《说文》小篆所淘汰,其余被继承下来。由此说明,汉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构造是不同的。照搬“六书”说或“三书”说来分析商代文字,总是有些地方不能完全契合。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