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中国宋元明戏曲概说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金宁芬
专业大类: 艺术学
开课专业: 戏剧戏曲学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戏曲音乐是这一综合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 ,到明清时期形成发展高峰。所以 ,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是我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上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本课程介绍了中国宋、元、明时期戏曲的发展状况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教师团队

金宁芬

职称:研究员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部门:文学研究所

职位:研究员

“戏剧”“戏曲”的关系

关于“戏剧”“戏曲”这两个概念对今人来说好像很容易鉴别,如戏剧多指话剧、歌剧、舞剧而言;戏曲专指以京剧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但也不完全清晰明确,如众多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均称关汉卿、王实甫为中国伟大的“戏剧家”,准确说应为“戏曲家”;其它有关戏曲知识、戏曲作品,也有称之为戏剧知识、戏剧作品的。如台湾学者唐文标1985年的专著《中国古代戏剧史》讲述的是戏曲的形成、发展史,并未涉及到话剧、舞剧等“戏剧”事项,它不同于今天的“戏剧”概念。这说明在现代文坛上,对戏剧、戏曲这两个概念有些人也是比较含混的。为严格区分、鉴别二者之异同,我在这里先对两个概念下个定义,加以区别。

什么是戏剧呢?概括起来说,就是以作家的文学剧本为依据,以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体,综合时间和空间的各种艺术手段,经导演统一构思的集体劳动,并与观众的合作过程中,再创造出来的、舞台演出形象的艺术。戏剧定义是戏剧基本特征的概括和浓缩。关于戏剧的定义,至今世界无定论,尽管“论述戏剧书籍写过成千上万册,但是戏剧一词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人满意的说法”([英]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虽然说法不尽一致,但其构成的主要要素:剧本、演员、观众“三要素”;剧本、演员、观众、剧场“四次元”,却大致相同。我们这里采取的是一般通俗说法。


广义戏剧,是包括祭祀、酒神、歌舞在内的。我们这里用的“戏剧”概念指现当代的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木偶、皮影等。一般说,戏剧指舞台剧说的,电影属银幕剧,电视属屏幕剧。

中国戏曲,是东方第二个戏剧高潮,有八百多年历史,剧种多达三百六十多种,不同剧种之间存在着地方性和时代性差异,具有复杂的内涵。它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表演具有虚拟性和程式性。它与话剧、歌剧的“听其言、观其行”的直接效果不一样,戏曲由视觉接受来的信息是表层的,而以听觉接受的信息才是深层的,故需将视听综合起来,再加上想象、联想才能明白、理解。戏曲是歌舞剧的高度综合,它唱段的诗体语言和程式化的虚拟动作融合在一起。戏曲通过诗化、音乐化的语言来说话,用假定性、象征性的动作来表演。它的唱段除去抒情、叙事、对话以外,还有其它方面的作用。所以它不能以写实的手法呈现真实的生活环境,它的舞台美术则是象征性的写意样式,如扯旗为车,张布为城,绕一圈等于走了几十、几百里路。在表现上可概括为“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以少胜多,以神传真”十六个字。由此可见,戏曲舞台上虚拟的世界与话剧“四堵墙”里的世界是不同的,前者已没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不把舞台作为截取生活实景的镜框,通过虚拟手法,把固定不变的空间变成了流动可变的空间;后者则是制造生活幻觉,讲逼真生活,是以生活的直接形式去再现生活,戏曲则以生活的间接形式去表现生活。它对舞台真实,有着自己的解释,虽也有舞台装置(如一桌二椅、台帐等)但主要是靠演员的表演,它是在特殊的舞台逻辑中表现生活逻辑的。电影虽然也能通过蒙太奇镜头打破舞台实际的限制,不受时空的限制,但又不能完全突破实际舞台基本范围的限制。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