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中国美术史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张桐瑀
学校: 中国国家画院
专业大类: 艺术学
开课专业: 美术学

本系列从殷商青铜到明清水墨,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出中国美术作品的演变过程,并赏评其美术手法,通过本科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美术的发展与变化,是一堂极其丰富的视听盛宴。

教师团队

张桐瑀

职称:画家

部门:美术学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历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明朝时的作品还可以看到唐朝时的影响。一幅清朝的画作与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对传统的尊崇。艺术家的首要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尽可能逼真的临摹旧有的作品——这并不被认为是抄袭,反而一定程度上是创新。

春秋时期

商、周和春秋时期以富有想象力和装饰性的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美术成就的标志。中国目前已经发现最早的绘画为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以及战国时期的《御龙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公元1世纪进入中国。到8世纪,它在艺术领域已经展现了卓著的效应,尤其在大型宗教塑像方面。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勃兴,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相继开凿,大量的壁画和泥塑,在描绘宗教内容的同时,反映着现实的生活;除民间画工外,士林画家大量涌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现存摹本)是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形神兼备,格调古逸,内容是宣传封建女性的德行修养。中国传统人物画注重“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隋唐时期

隋唐则“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尤以绘画、雕塑成就辉煌。就绘画而言,唐代周昉、张萱的仕女画标志着人物画的进一步完善。山水画已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属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隋代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幅以风景为主题的绘画,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已经形成了中国画山水画的北派和南派的雏形。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也说明花鸟画已开始兴起。隋唐雕塑最引人注目的当推陵墓雕刻。昭陵石刻中那组以描绘李世民生前所骑六匹战马的浮雕像(习称“昭陵六骏”)雕工精细,形体准确,造型生动,是中国雕塑史上的杰作。

明代

明代初期,宫廷画家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称之为“浙派”(代表画家为戴进和吴伟),虽然被晚明董其昌等人贬低,但是影响范围广及日本朝鲜等地,并一直透过民间画师的传承下来,今日台湾地区庙宇壁画仍是浙派的延续。

另一方面,文人官僚以元四大家为学习对象,出现后来成为文人画传统的“吴派”(代表画家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与浙派为明代画坛的两大主要派别。由于晚明崇尚吴派而贬低浙派,致使吴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甚至国民政府迁台初的绘画教育,依然以吴派绘画为主。

此外,陈淳、徐谓的大写意花鸟,创泼辣豪纵一格,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活力。陈洪绶和崔子忠是明末有名的人物画家,号称“南陈北崔”。前者作品,形象夸张甚至变形,格调高古,对版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此一画风,后世学者常称为变形主义。

清代

清代延续晚明以来尊崇吴派的传统,出现所谓四王,称其画风为“正统画派”。然而民间出现一种崭新的画风,构图大胆,别开生面,以前朝遗民八大山人及石涛最为人所知。清代中叶江南地区富裕,扬州一带出现以卖画为生计的文人画家,书画均不落俗套,奇特新颖,后来学者将其中重要的八位称之为扬州八怪。

清代亦为西方绘画逐渐进入的时期,最著名的就是乾隆时期任职于宫廷的郎士宁,然而这种西方的风潮并没有影响到民间。但中国当时唯一对外的口岸广州,出现专门替欧洲商人以油画作画的画工,此是西方绘画进入中国民间之始。晚清上海辟作通商口岸,由于地处辐辏,成为重要港口,也带动油画的需求与发展,中国画家逐渐学会透视法等西洋绘画方式,并使用进口颜料作画,影响传统绘画的风貌。

参考素材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