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张星久
学校: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大类: 历史学
开课专业: 中国古代史


       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 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本课程讲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主要是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政权机构及其职官设置等制度。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郡县、州郡、道路、行省五个时期。其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教师团队

张星久

职称:教授、博导

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部门:中外政治制度

职位: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生导师

政治制度


在特定社会中 ,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中国政治制度史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政治制度又简称政制 。

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高度膨胀的皇权作为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轴心,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权力的执掌者和国家的象征。历史事实表明,封建政治制度总是从各方面突出皇权,围绕着皇权这根主轴运动,一切军、政、刑、财、文等典章法规的建废和修订,都是依据皇帝的统治利益和运用方便作为取舍标准的。皇帝是国政的最高决策者,拥有不容侵犯的独裁权力。 

2.历代封建王朝都大力宣传 “政权神授”, 以“奉天承运”作为论证本身统治合理的根据,以天神地祇、皇天玉帝作为君临全国的后台,以“天命攸归”作为一家一姓垄断最高统治权力的依据。从理论上和体制上体现了神权与政权的高度配合。 

3.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礼治”。所谓“礼”,泛指包括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社会、家庭在内的严格的等级秩序,其精粹就是所谓“纲常伦理”,而“君为臣纲”又是统率一切的总纲。儒家理论要求全社会所有成员都按照自己的身份和血统,区分尊卑、贵贱、亲疏、男女的地位,依此生活和相处,不得僭越。这对于稳定统治秩序和巩固权力是极为有利的。在统治方法上,主张将礼和刑交替运用,以礼防范于犯法之前,用刑惩治于犯法之后,这比简单地强调镇压更为有效。所谓“以礼入政”、“以礼入法”、“礼本刑辅”等被一再鼓吹和提倡,贯彻到封建政治制度的许多方面。 

4.体现着地主阶级专制政治对广大人民的压迫,官僚政治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本质表现。历代王朝都大力揽权于上而尽量分权于下,军、政、刑、财、文等诸种政务各有专司,地方上又分级设置省、府、州、县以至里甲,各级都各有行政管辖。为保证这一套高度集权的国家机器的运转,维护中央王朝的绝对控制,历代设置了各级各类官吏,相继制订了大量有关文武职官编制、职权范围、品秩等级、俸禄迁转标准、奖惩等方面的规章,并且反复进行修改厘正。在政权体制的各个方面,讲究“以内驭外”,“内外相维,犬牙相错”,往往造成架床叠屋,造成互相钳制、职权交叉、责任不清。这就形成冗官冗吏充斥,官吏成分庞杂,素质不高,普遍腐败,有时甚至有意重用宦官和外戚。官僚政治是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孳生物。

儒家

儒家的概述

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

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

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是“礼治”。所谓“礼”,泛指包括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社会、家庭在内的严格的等级秩序,其精粹就是所谓“纲常伦理”,而“君为臣纲”又是统率一切的总纲。儒家理论要求全社会所有成员都按照自己的身份和血统,区分尊卑、贵贱、亲疏、男女的地位,依此生活和相处,不得僭越。这对于稳定统治秩序和巩固权力是极为有利的。在统治方法上,主张将礼和刑交替运用,以礼防范于犯法之前,用刑惩治于犯法之后,这比简单地强调镇压更为有效。所谓“以礼入政”、“以礼入法”、“礼本刑辅”等被一再鼓吹和提倡,贯彻到封建政治制度的许多方面。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