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外交文献原著选读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李庆四
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开课院系: 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大类: 政治学
开课专业: 外交学

本系列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庆四教授为我们讲解的外交文献原著选读。本系列中李庆四教授通过一些例子为我们讲解外交文献的一些知识,然后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说出的自己对外交的看法和一些见解,以使本课程能够让学生们融会贯通。

教师资料

李庆四

职称:教授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部门:国际政治系

外交文献原著

外交(diplomacy),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简介

中国古代称外交为外事,清末称外务,近代才开始使用外交一词。英文外交一词源于希腊语δiπλωμα,意为君主派出使节时用以证明身份的证书。外交活动历史悠久。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确立了主权国家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也明确了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职能作用。20世纪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国际交往的便利,形成了现代外交的开放、联系和世界性的特点。外交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权国家外交的宗旨是,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现代外交一般被看作是从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开始的,最早的大使馆是在13世纪里设立的。米兰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一个尤其重要的作用,它首先开始在意大利北部其他城市里设立常驻大使馆。今天的许多外交习俗就是从当时的意大利开始的,一个例子是大使上任时向对方国家元首提交其任命书。

欧洲以外的外交传统与今天的外交习俗差异非常大,东亚的传统外交习俗参见朝贡体系。中东地区、中国和奥斯曼帝国很长时间里不愿接受欧洲的外交方法。比如奥斯曼帝国不肯向其他国家派遣大使,而是要其他国家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使馆。一直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才向欧洲国家派遣使者。随着欧洲殖民政策在全世界的普及,欧洲的外交系统也被推广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外交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而发展。这些国家在全世界的扩张,使首先形成于欧洲的外交理论、原则、制度、惯例和形式推广到世界各国,并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电讯和航空的发达,更加便利了国际交往,形成了现代外交的开放、联系和世界性的特点。外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外交关系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营造周边地缘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地区安全机制(如10+1 、10 +3、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湄公河合作、东盟地区论坛等)顺利启动并卓有成效;坚持不懈地推动六方会谈,使朝核问题上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巧妙运筹,使台海局势朝着有利于遏独、制独的方向发展。同菲律宾、越南在落实南海 “共同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同南亚各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将成为南亚区域合作组织观察员。

中英联合声明

《中英联合声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1984年12月19日由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两国政府在1985年5月27日互相交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声明指出:香港地区是中国领土,英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地区交还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于同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政府将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确保香港继续维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这些基本内容后来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加以规定。

这份声明指出:中国恢复对香港地区(即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也于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地区交还中国政府。同时确定了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方针。

中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中国政府会确保其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及民主制度可以维持五十年不变。这些基本政策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列明。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