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欧洲歌剧及声乐艺术指导名师课堂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Mary hill
学校: 牛津大学
专业大类: 艺术学
开课专业: 音乐学

      本系列介绍了Maryhill,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AM)的首席歌剧艺术指导,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法,阐述对欧洲歌剧的理解,通过她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教学,使学习者能够了解这门艺术,从其教学方法上得到启示。通过学习可以知道欧洲歌剧及声乐艺术指导名师课堂的内容。对欧洲音乐有个更深的了解。

教师团队

Mary hill

职称:教授

单位:牛津大学

部门:音乐

职位:教授

欧洲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 。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仍带有文艺复兴后期牧歌剧的人文主义气息,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 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

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 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 ”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皇 地内禁演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

声乐艺术指导

古典音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作曲家们已在几百年前就在为音乐作品所谱写的伴奏中奠定了钢琴伴奏的重要地位,在这些伟大的作曲家笔下钢琴伴奏已不是旋律的陪衬,和声的背景。歌曲中表达的形象需要钢琴去烘托、补充、渲染;歌曲的意境需要钢琴去刻画和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伟大的作曲家在谱写作品中给了钢琴伴奏重要的地位。  作曲家都注重充分展示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与歌声共同塑造和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那么提到歌曲,不得不提及歌曲之王舒伯特。他生于古典派与浪漫派两种音乐交替与交融之际,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继承人,也是19世纪欧洲浪漫乐派的奠基人。舒伯特非常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他将歌词﹑旋律﹑钢琴伴奏三位一体,极大地提高了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整体中的表现作用和地位。他的钢琴伴奏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各种表现性能,生动地描绘出歌曲中人物的心理及歌中的情境。当然这些伴奏的演奏技术对于钢琴伴奏者的要求也很严苛,不仅是精湛的演奏技巧还要有准确的把握音乐风格和与演唱者之间的配合。例如艺术歌曲《魔王》,这首歌曲在一开始的前奏以快速的八度音群描写疾驰的马蹄声引出由低到高的一串三连音之后,又在在小调的主和弦作下行断奏,吧这首曲子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致。伴奏宣告了曲子中深沉稳重、紧张焦虑、或是恐惧、温和等种种情绪。舒伯特对音乐语言的精湛运用和高超的创作技巧在这里发挥的无以伦比,无论是旋律还是伴奏配合的恰到好处。这首歌曲的旋律开始是生动的、绘声绘色的,因为他将要把一个戏剧很强的故事为我们娓娓道来,儿最后则采用了深冬的宣叙调,因为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儿子的呼救每次都是用刺耳的不和协和弦,并且在音区上一次比一次提高,这是为了刻画小孩的恐惧在不断的加剧,父亲的旋律总是沉稳、亲切匀称而和协,魔王当然是个凶残的坏蛋,但是这狡猾的树精却故作柔媚,所以它的曲调显得温文尔雅,似乎格外迷人。每当它出现时,钢琴伴奏都改变了织体,采用较为轻盈的节奏并减少力度,以突出魔王的奸诈。从而我们可以看出钢琴伴奏是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