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耕地面积增长潜力极其有限,甚至在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粮食等作物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根据孙振玉等人的研究,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农业推广经费、良种覆盖率等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在增加农业产量的同时,农业推广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重要作用,通过引进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等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农业推广是联系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纽带
我国的农业科研体制是由农业科研部门研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然后由农业推广部门负责将这些成果转移、推广给农民。在这种体制下,农业技术的供需双方没能直接见面,而由农业推广机构充当了中介人的角色,一方面,农业推广机构将农业科研机构研制的先进技术推广给农民,使农民能获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农业推广机构在推广过程中,通过与农民的接触,将农民的需要反映给农业科研机构。因此,农业推广连接着农业技术供需双方,是联系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纽带。
农业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它是一种智能性要素,而不是实体性要素,只有将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结合、与生产资料结合、与劳动对象结合才能将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具体到农业科学技术来说,农业科研成果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要把这种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需要依靠农业推广将这些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给农民,让农民接受掌握。因此农业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
农业推广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手段
农业推广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从而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的手段和装备,同时也使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手段不断得以提高,从而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的经验也一再证明,没有发达的农业推广,就不会有发达的农业,也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农业推广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农业推广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转移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在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通过与农民的接触、交流、沟通,使农民逐步掌握技术、信息,并能依据这些技术、信息作出生产、经营决策。这种过程不仅仅使农民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也是农民的观念不断得到了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