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高启杰
学校: 中国农业大学
专业大类: 农林经济管理
开课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本系列介绍了农业推广的基础理论、推广对象行为及其改变、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农业推广项目计划与评估、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农业推广服务、农业推广的宏观环境。整个系列覆盖农业推广理论、方法和实务的各大模块,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农业推广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重大改革举措和经验。

教师团队

高启杰

职称:教授、博导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部门:推广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职位:常务理事、主任

农业推广的概念

狭义的农业推广 基本的涵义是: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这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

广义的农业推广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场及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民生活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性教育。

现代农业推广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  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内涵应该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干预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活动。

农业推广的作用

农业推广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耕地面积增长潜力极其有限,甚至在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粮食等作物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根据孙振玉等人的研究,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农业推广经费、良种覆盖率等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在增加农业产量的同时,农业推广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重要作用,通过引进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等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农业推广是联系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纽带

我国的农业科研体制是由农业科研部门研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然后由农业推广部门负责将这些成果转移、推广给农民。在这种体制下,农业技术的供需双方没能直接见面,而由农业推广机构充当了中介人的角色,一方面,农业推广机构将农业科研机构研制的先进技术推广给农民,使农民能获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农业推广机构在推广过程中,通过与农民的接触,将农民的需要反映给农业科研机构。因此,农业推广连接着农业技术供需双方,是联系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纽带。

农业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它是一种智能性要素,而不是实体性要素,只有将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结合、与生产资料结合、与劳动对象结合才能将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具体到农业科学技术来说,农业科研成果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要把这种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需要依靠农业推广将这些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给农民,让农民接受掌握。因此农业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

农业推广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手段

农业推广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从而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的手段和装备,同时也使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手段不断得以提高,从而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的经验也一再证明,没有发达的农业推广,就不会有发达的农业,也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农业推广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农业推广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转移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在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通过与农民的接触、交流、沟通,使农民逐步掌握技术、信息,并能依据这些技术、信息作出生产、经营决策。这种过程不仅仅使农民的知识、技能得到提高,也是农民的观念不断得到了提高。

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

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是教育性。

功能:

1):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和目标团体(农民、农村)之间的活动中介; 

2):农业推广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

3):农业推广是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而这种转化过程只能在各种相适应的机构影响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下才能实现;

4):任何成功的农业推广活动,都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或团体。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