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伦理学概论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廖申白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业大类: 哲学
开课专业: 伦理学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伦理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道德的这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说明的学说。它对伦理的本质、起源、特点等等,对道德的本质、起源、结构、功能,进行实事求是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其中的规律性,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概括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规范体系。

教师团队

廖申白

职称:教授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部门:全国伦理学会

职位:副会长

伦理简介

伦理,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伦理定义

定义1:美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

定义2: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

定义3:所谓伦理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任何持续影响全社会的团体行为或专业行为都有其内在特殊的伦理的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其特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有企业伦理的要求。定义4:伦理是指人们心目中认可社会行为规范.伦理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只是它调整的范围包括整个社会的范畴.管理与伦理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一方面,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当然离不开伦理的规范作用。

定义5: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生态伦理是伦理道德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在对一种环境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上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要求。
      定义6: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起源、发展,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义务的学说。

什么是伦理学?

简介

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学这一概念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本意是“本质”、“人格”,也与“风俗” 、“习惯” 的意思相联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后来罗马人用“moralis”来翻译“ethics”,介绍该词的西塞罗说这是“为了丰富拉丁语”的语汇,它源自拉丁文“mores”一词,原意是“习惯”或“风俗”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19世纪后才广泛使用。但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论著中,有大量关于人生道德、伦理的内容,特别是君君臣臣、孝悌之道等。其实在古希腊同期,中国的伦理学已然兴起了。

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的实际活动中抽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生活态度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主要理论

必然论、功利论、德行论、道义论、契约论

伦理问题

环境保护、污染、核能、及核污染、可持续发展、动物福利、安乐死、干细胞、克隆、转基因生物、武器。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内容是什么?

善的原则和正义。

一、“目的”的类型:一是工具性的(一个行动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一是内在性的(一个行动以自身为目的)。作为人,只有一个内在性的目的,而其他都只是工具性的目的,这个唯一的目的“必定是人性的善”。

二、人的功能:灵魂正当的运作。其中灵魂理性与非理性两部分产生的冲突,构成了道德的问题。

三、幸福作为目的。幸福就是灵魂以美德与德性的方式去做一件事。这意味着要用理性控制非理性。

四、作为中庸的德性。行动的恰当进程是一种中间状态,是过度与不足之间的中庸。柏拉图曾列举了四种主要的德性,亚里士多德也认可它们,这就是勇敢、节制、正义、智慧。

五、审慎和选择。“道德行为的起源,它的致动因是选择,而选择乃是带着一个目的考虑的欲望和理性。”进一步,要注意区分自愿与非自愿的选择。

六、沉思。如果幸福是我们根据自己独特的本性行动的结果,那么我们很有理由假设,当我们根据自己独特的本性行动的结果,当我们根据自己最高的本性行动时,我们是最快乐的,这就是沉思。

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把至善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四大品德(见四主德)之一的“智慧”。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人们的行为及品性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人的道德品性之科学。伊壁鸠鲁(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认为,伦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人生目的和生活方式,强调伦理学是研究幸福的科学。与伊壁鸠鲁学派对立的斯多阿学派,从强调义务出发,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义务和道德规律的科学。公元前 1世纪的罗马思想家M.T.西塞罗,把他的伦理学著作称为《义务论》,并将古希腊的伦理学称为道德哲学,赋予伦理学以新的意义。在近代,人们对伦理学的对象更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分别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人生目的的学问;是研究善和恶的学科;是研究人的行为、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研究道德价值的科学;是研究理性原则和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情感意志的科学;是研究道德语言的科学等等。所有这些关于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都是围绕着道德问题提出的。除了把伦理学看作是纯理论抽象的道德哲学的观点外,大多数伦理学家都承认研究的目的是为寻找和建立一种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培养有道德的人的理论。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