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科学与人文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孟建伟
学校: 清华大学
专业大类: 哲学
开课专业: 科学技术哲学

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科学与人文,两种看似矛盾,却又相互依存的文化。这两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缺少任何一种文化,我们的生活将不再是“生活”。

教师简介

孟建伟

职称:教授、博导

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部门:人文学院

科学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种不断升华的思维学术,也就是说任何以结论形式出现的学术都不属于科学。科学是指由权威人、组织和机构经过实践、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技术完善、确认、推荐、宣传、传授和捍卫的一种广泛领域的思维学术。亦指人类为了论证自然现象、文艺学术、宏观发展而造就的一个具有广泛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名词。需要注意地是,科学是可以代表某种经权威人、组织和机构确认的文艺学术而存在,并非代替某种知识领域而独立存在的。我们可以肯定科学中存在非常多的错误,甚至不排除某个科学分类的整体都是完全错误的,人类不断纠正前人在科学结论中的错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

科学也是名目学问的分别整理。它开始从描述和寻找入手,逐步展开现象对于认知的反映。

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实验完整地证明出的真理。是指以培根倡导的实证主义,伽利略为实践先驱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获取关于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究。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社会科学。与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等相区别。现代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

对于科学的核心特征或者说所谓科学精神,随着人类的进步,有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科学具有如下特征:

理性客观:从事科学研究一般不以“神”、“鬼”、“上帝”为前提(一些科学家仍会信仰宗教,但是"科学"本身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通常科学家会设计实验并控制各种变因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以及解释理论的能力。

证伪:这是来自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人类其实无法知道一门学问里的理论是否一定正确,但若这门学问有部份有错误时,人们可以严谨明确的证明这部分的错误,的确是错的,那这门学问就算是合乎科学的学问。

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可以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例如:广义相对论在微观世界失效,量子理论在宏观世界失效。不过科学家们仍然努力寻找与探索是否有某种理论可以囊括所有自然现象(至少在物理界,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合并是一至少延续数十年的野心)。

普遍必然性: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

科学还可以分为从理论和应用等多个层次。

在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作用中,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不断加强,科学体系本身也不断壮大,它对人类历史的重大影响日趋显著。

人文

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简称,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别人提出的方法对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又能被大众接受的属于个人主观的知识点。

中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因此,具体到人类社会当中,文化不仅包含了人们外在的的衣、食、住、行,还包含了人们的内在的心理、意识或者说思维活动。

分类

人文的分类,是一个简单而又繁琐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人文的核心是“人”,只要这个事物的出现跟“人”的活动有关,就可以作为一类罗列出来。说它复杂,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不仅有区域的限制,还有时间上的不同 。这就造成了人们认知上的不同。因此,其产生的文化是不一样的。

求同存异,是我使用的分类方法。具体概括为,寻求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的人们活动的共同点,保留有争议的地方。因此,我把人文分为以下几大类:

服饰文化:跟“衣”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跟穿着、打扮有关的物品,比如服装、首饰、鞋帽等。

饮食文化:跟“食”有关的,包含了人们可以食用或跟食用有关的所有的物品,比如蔬菜、水果、调味料、畜产品、水产品、加工品等。

建筑文化:跟“住”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可以居住或跟居住有关的物品,比如洞穴、房屋、阁楼、庭院等。

交通文化:跟“行”有关的,包含了人们所有的出行或跟出行相关的物品,比如,马匹、车辆、飞机、轮船等。

文学或者教育文化:用以帮助人们掌握相应技能,交流、知识的普及、进行大范围活动等具有特殊性质的文化。

其他文化:衣、食、住、行之外的文化,比如,商业、管理、宗教信仰、书画、音乐、节日庆典、军事、政治、武术、手工业等。这些文化的产生,是跟人的职业分工有关,跟人的爱好有关。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教学资源
课程章节 | 文件类型   | 修改时间 | 大小 | 备注
1 科学与艺术的关联(一)
视频
.mp4
2021-08-26 100.74MB
2 科学与艺术的关联(二)
视频
.mp4
2021-08-26 107.99MB
3 科学与艺术的关联(三)
视频
.mp4
2021-08-26 104.79MB
4 科学与艺术的关联(四)
视频
.mp4
2021-08-26 112.66MB
5 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一)
视频
.mp4
2021-08-26 82.95MB
6 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二)
视频
.mp4
2021-08-26 81.95MB
7 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三)
视频
.mp4
2021-08-26 109.06MB
8 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四)
视频
.mp4
2021-08-26 107.59MB
9 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五)
视频
.mp4
2021-08-26 99.65MB
10 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六)
视频
.mp4
2021-08-26 107.96MB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