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国际经济合作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陈建
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开课院系: 经济学院
专业大类: 财经大类
开课专业: 国际金融

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团队

陈建

职称:教授、博导

部门:国际金融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概述

国际经济合作既是一项新的业务,也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侧重于研究国际货物贸易以外的其他国际经济业务和交往方式。

类型

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制度的不同划分:

北北合作、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

根据所含经济内容的不同划分:

广义国际经济合作和狭义国际经济合作。

根据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主体的不同划分: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和微观国际经济合作。

根据国际经济合作参加方法多少来划分:

双边国际经济合作和多边国际经济合作。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划分:

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和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

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国际经济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商品贸易,第二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经济联系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国际经济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经济依存度的加深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是国际经济合作产生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五)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点

(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是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与个人。

(二)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

(三)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

(四)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间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五)国际经济合作参与者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当今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新特点

(一)竞争更加激烈化

(二)国际经济合作集团化

(三)合作形式多样化

(四)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法制化

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态势。

(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资本和技术的移动增加了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商品的国际贸易量;

2.一国如果把输入的生产要素投入出口产品生产企业或出口产业部门,无疑会推动该国出口贸易的扩大;

3.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开展能促进相关设备、材料等商品的进出口;同时,世界服务贸易往往会随着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数量的增加而扩大。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