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高级英语(I)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赵德玉
专业大类: 外国语言文学
开课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本系列介绍了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属于必考课程。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的知识已经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已经打好基础后,本课程的重点是: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

教师团队

赵德玉

职称:教授,副院长

单位:山东大学

部门:外语教学研究会

职位:常务理事

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

本课程的重点是:

(1)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即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

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能用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难点,提高自学能力,增加文化知识,尤其是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和文化知识,更好地使语言和文化结合在一起。

 课程内容:

教材精选课文32篇,每册16篇。读懂这32篇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文后的练习使考生的学习任务。该阶段课文中出现的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这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虽然文化,背景知识并不是考试的内容,但是在高年级阶段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会影响理解。

这一阶段教学的重点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应该从语音,语法,句法转移到对通篇文章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语言的正确使用。

 课程的基本要求与考核目标:

词汇  认知词汇一万,熟练掌握其中4000个词及其最常用的搭配和短语,并能在口语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这些词汇。

阅读  能借助词典和其他工具书基本读懂英语报刊和非专业性的英语书籍,能看出文章的思想观点和论点,并能对文章进行简单地分析和评论。

写作  能用英语回答课文问题,解释课文难句,在半小时内写出150-200字的有关课文的短文。

翻译  能在半小时之内将与课文难度相近的150-200字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或将两百字左右的汉语短文译成英语。

高级英语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学习方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加速学习进程。常有学生询问“如何才能迅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学习有什么捷径”等等,严肃认真的英语教师很难回答这样宽泛的问题,学生也很难得到满意的回答。其实,学习英语根本没捷径可言,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拟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学习《高级英语》这门课程提供一些建议或者称作方法。  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例如:

(1)在课外阶段,学生沿袭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习惯,精力集中在查单词、找例句、抄词典,忽视词义的选择。查完课文中所有的生词也就意味着预习的结束。

(2)在课上阶段,学生多逐句理解,忽略背景知识、篇章意义;重视词汇短语和难句的解释,忽略课文结构、课文主题、写作过程的分析;满足于对课文的字面理解,不求隐含、引申意义,不求批判性思考。总的来说,学生仅仅把该门课当成是基础英语的延伸,结果常抱怨“学不到东西”、“英语水平没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老师也认为学生在口、笔头表达上仍然没条理、没逻辑,对课文的主题等宏观理解问题知之甚少,就是所谓的“见木不见林”,达不到“高级”的要求。目前,有些学校由于各种原因采用了大班授课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习方法就更加重要。学生该怎么学《高级英语》?要学什么? 首先,必须弄清《高级英语》这门课的性质。《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三、四年级主干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由此看来,这门课除了和其它课程一样担负着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的任务外,从英语学习的角度看,还要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然而,学生面临的新任务是发展“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学生要实现几个转变:从低年级那种机械性的“词汇—语法—练习”学习为主转移至课文分析与理解为主;从对课文的字面理解为主转移至推论性理解为主;从获取信息式阅读为主转移至评析式阅读为主。以下我们从学习的步骤以及如何结合问题学习等方面谈谈如何做到推论性理解和评析式阅读。 

第一,常规性的字面理解和整合过程。

字面理解是推论性理解的基础,除了进行常规的学习任务,如查字典、百科全书、Internet等。读一遍课文远远不够,在理解过程中注意做到整合,即发现语句、段落之间的意义上的连贯,这个过程比较耗时,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分类能力、辨别能力等。学生可对自己提问如下问题(以下问题多针对《高级英语》教材中常出现的议论性文章):(1)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和大意是什么?(2)相临的段落有联系吗?是否表达同样的或不同的意义?(3)哪些自然段可以归为一个部分?

第二,复杂的综合理解和概括过程。

在字面理解后,学生要形成一种表达文章思想的总体结构或宏观结构。学生此时不应拘泥于对个别字词句段的理解,而是高屋建瓴的宏观理解,如果说第一个过程是worm’s view,该过程就是bird’s view。这个过程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归纳、类比、演绎等方面的能力。以下问题供参考:(1)课文里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支撑观点的材料?(2)作者的观点体现了什么主题?(3)作者用了哪些材料论证了该主题?(4)作者论证的方法是什么?是原因结果式、问题办法式、举例说明式、比较对比式还是其它?(5)整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第三,高级的延伸理解和精致过程。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整合与概括可以使阅读者建立起对文章意义的连贯的整体表征,而精致则通过阅读者先前的知识与选在要理解的信息相互作用,对当前的意义表征有所增加、补充甚至引申。通过微观的字面理解和宏观的篇章理解,学生应该进一步运用百科知识甚至想象与联想推断课文的隐含着的东西,引申出更多的内容,这个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联系与发展能力。这类问题有:(1)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欲表达什么样的隐含的意义?(2)作者在谦辞造句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为什么?(3)作者对论题的态度如何?(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5)什么问题与作者的论题、写作目的相关?(6)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论证?综上所述,整个推论性理解和评析式阅读过程依赖字面理解而又超越它,实现了整合、概括和精致,整个理解阅读的过程是感性思维、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相结合的过程,是达到创新思维的过程。

另外,我们还简要地提出其它方面的建议:

(1)利用各种工具书和互联网了解所学课文的背景知识、相关术语等,要重视吸收其它知识和各种常识,这是推论性理解的重要基础。例如,我们的理解或许会用到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要重视其它课程知识的补充作用。例如,文学课所关注的文学体裁的特点、著名的小说戏剧人物的特征、古罗马古希腊传说等,写作课所讲授的写作方法、模式、策略等,这些都为推论性理解奠定了基础。(3)在基础阶段两年的学习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各项技能,要利用课外时间着重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4)要在扩大词汇量的基础上,注重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如能从搭配、文体特色等方面区分近义词、同义词。(5)由于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

要在课外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如对课文思想观点的辨析与讨论),要积极参加课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总之,要按照“高级”的方法学习《高级英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