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佛教概论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法曜法师
专业大类: 哲学
开课专业: 宗教学

佛教: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所创(参考佛诞);秦始皇时正式传入我国。知错就改,随时改变错误的信仰,即是佛教。不脱离实际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是佛教徒的思维。所以,佛教的特点是:既自由思想,又理性科学。本系列的主讲人是法曜法师,法曜法师讲解的过程深入具体,耐人寻味,而且将其出家20年的经历也全部讲解给我们,使我们对人生又有一个新的认识。

教师团队

法曜法师

职称:法师

单位:美国庄严寺

部门:美国庄严寺

职位:庄严寺新任方丈

《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庄严经论》,亦称《大乘庄严经论颂》(梵文Mahāyāna sūtrālamkāra ṭikā)。为弥勒五论之一。是无著上升到兜率天请弥勒所说,一般认为是弥勒论师著(一说为无著著)。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十三卷。论述菩萨发心、修行以及相应修行的法门、大乘佛教要则等。是唯识宗所依论书之一。藏文亦有译本。

喇荣五明佛学院净戒法师这样介绍《大乘庄严经论》:《大乘庄严经论》,又名《经观庄严论》,具有七种大义,称为大乘。

以五种义阐述妙法庄严大乘经典,称为庄严经。五种义是所安立、分别所知、所思惟、不可思议及圆成证得。所安立是安立大乘经典是佛说,遮遣对大乘经的未知、邪证、怀疑,如把黄金打制成庄饰品一般,使人见到大乘经就会产生欢喜;分别所知是将大小乘从归依、种性、发心、二利等方面作比较,得出大乘优胜于小乘,由此会如莲花开敷一般,对大乘道生起难以抑制的欢喜;所思惟是对大乘中诠示的真实性、菩萨的神通以及成熟自他的方便作思惟,由此趣入其中,犹如享用美膳一般,生起体味妙法的欢喜;不可思议是指大菩提,虽然尚未获得大菩提,但由于坚信入于大乘道中就决定会现前,犹如听到国王敕封的喜讯一般,生起大欢喜;圆成证得是为了证得大菩提,修习一切道法,犹如打开宝箧获得珍宝一般,生起欢喜。其特色如下:

一、内容丰富: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宝性论》解释了三转如来藏诸经,《现观庄严论》解释了二转般若诸经,本论是将上二类经之外的大部分经典的法义汇集在一处的大疏,也是五论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论。论中广泛宣说了归依、种性、发心、二利、真实性、神通、成熟、大菩提、明信、述求、弘法、随修、教授、度摄、供养、亲近善知识、梵住、菩提分、菩萨功德、行住、敬佛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是当之无愧的大乘广大方面的百科全书。

二、细作比较、赞叹褒扬大乘:慈尊弥勒为了让所化众生对大乘生起决定信心和不变的欢喜,以及为引导小乘行人回小向大,论中分别从归依、种性、发心、二利四方面,对大小乘作了详尽的对比,而对大乘作了殊胜的赞叹与褒扬。如讲归依时说,在归依三宝的行人中,大乘的归依是最为第一的,其原因有四点,(1)为了普遍救度一切众生故;(2)为了求取无上佛果而发勇猛大愿故;(3)为了证悟人法二无我空性故;(4)超胜世间凡夫及声闻故。论云:“若人归三宝,大乘归第一,一切遍勇猛,得果不及故。”讲种性时说,大乘种性,有大悲大信大忍大行的相状,这是小乘种性根本不具有的。由大乘种性的力量,纵然不慎造罪堕地狱也会迟缓入、迅速出、受苦微、见苦能生起大悲心,而且由大乘种性能增长菩提觉树、产生安乐、灭除痛苦、成就自他二利等功德,因此迥然超出小乘。从发心而言,无论世俗菩提心还是胜义菩提心,小乘一个都不具有。诸多大乘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就超越二乘行人。在讲二利时说,为了圆满二利,菩萨发大菩提心,行持无量苦行,获得无上大果,这些也远非小乘声闻的境界。

三、开示大乘菩萨的特有修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大乘菩萨的伟大精神。在利他中圆满自己的觉悟,是大乘佛法的殊胜善巧。论中充分地阐明了这一不共特色。论中说:三界六道的所有有情都贪求自己获得安乐,而事实上不但没有实现所愿,反而经受着极剧的生死众苦。菩萨却一反常规,精勤地饶益利乐他人,而最终成就二利,获得圆满解脱的安乐。菩萨爱惜他人胜过爱惜自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苦乐,心心念念想着利益有情,为了能够实现利他的大愿,初发菩提心就能去除无边的罪恶,修习无量的善法。为了利他在欢乐时菩萨会欢喜,在痛苦时菩萨依然会欢喜。菩萨由于通达般若,以大愿投生三界饶益有情时,作游园赏花观,对于轮回中的烦恼毫无怖畏。菩萨大悲心猛利,为了利益众生,纵处无间地狱中,如同住于禅天的安乐境界,所以对痛苦毫无怖畏。由于菩萨心中恒时生起大悲心,以众生的苦乐作为自己的苦乐,所以不会等待众生的劝请,而是以大悲为推动力,常作众生不请之友。论云:“ 荷负众生担,懈怠丑非胜,为解自他缚,精进应百倍。”又云:“凡是诸所作,回以利众生。”在世间上发起利益儿女、亲友、他人的心是很了不起的,而菩萨的发心是为了普度一切有情,这种发心是整个世间中最为殊胜的。为了使众生获得安乐,不惜施舍自己的身体、眷属、财物等一切。如果能够让众生发起一念善心,菩萨宁愿在久远劫中精进不息。总之,菩萨修行六度、四摄、四无量心、三十七菩提分等等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本论的《二利品》、《随修品》、《度摄品》、《梵住品》中都曾宣说。通过学修本论后决定会对大乘法与大乘菩萨的稀有生起信心及求取之心。

四、圆满宣说六度、四无量心、觉分,其余经论中极为罕见:论中从六度数量决定、体相、次第、释名、修习、差别、摄行、治障、功德、互显十个方面诠释六度,将六波罗密解释得淋漓尽致,在一部经论中很难见到如此详尽的解释。四无量心与菩提分也是如此。

五、主要解释唯识经典的密意:如《真实品》云:“思惟决定已,通达义类性,已知义类性,善住唯心光。”又云:“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以解二无故,善住真法界。”尤其在《述求品》中广说。

六、讲闻功德巨大: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讲闻本论会获得讲闻一切大乘经典的功德。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本论注释《胜乘甘露喜筵》的结文中云:“多劫积资难遭遇,大乘法要之总汇,殊胜补处此论义,于彼若作讲与闻,定获一切大乘法,普作讲闻之功德,诚如无著大乘尊,菩萨地论所宣说。”

佛非众生

佛身即法身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淫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东行七步示:为众生而作导首。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

出家降魔

我于阎浮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为欲度脱诸众生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众魔。众皆谓我:始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无量劫中久降伏已。为欲降伏刚强众生故现是化。

随顺世法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饥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香。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众人复言:是王太子瞿昙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淫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现。一切众生咸谓是人,然我实非。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