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东西方宗教与文化交流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李天纲
学校: 复旦大学
开课院系: 哲学系
专业大类: 哲学
开课专业: 宗教学

本系列主要讲述了西方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以及中国的儒佛道三教的发展和历史。还有西方宗教和中国儒教相互融合的实例。西方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中国宗教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教师团队

李天纲

职称:教授、博导

单位:复旦大学

部门:哲学系

职位:博导

宗教

教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崇敬,或者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著作中,概述了宗教,尤其是自然宗教即多神教的本质,明确提出神学就是人本学和自然学的论点,弥补了《基督教的本质》漠视自然界的缺陷。 费尔巴哈指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和依赖的最初对象,是宗教的原初对象。人依赖的自然对象各不相同,自然宗教因而也就有众多的神。而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乃至动物之所以被崇拜为神,是由于人为了实现摆脱依赖的愿望,从人的立场把所依赖的对象想象成为象人那样的东西,把自然看作是具有人性的东西,而后又崇拜它。自然宗教的本质同样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不过是用自然被人化的间接方式表现出来。

世界宗教分布

征可以集中表现为特殊的超自然现象、形而上学,出自于宗教法律的道德要求或生活方式。宗教也包括了原始的文化传统、神圣的著作、历史神话,还有个人的宗教信念与经验。宗教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文化中提取许多形态,同时伴随着各种文化的差异。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他看来,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他认为,从其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马克思相信,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因此他断言:“宗教是精神鸦片”。

佛教

汉传佛教(又称大乘佛教,早期被称为部派佛教。共分为天台宗、净土宗、密宗、唯识宗、地论宗、华严宗、法相宗、真言宗、禅宗、曹洞宗、律宗、俱舍宗、成实宗、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三阶教、摄论宗)

藏传佛教:

宁玛派

宁玛派(rnying-ma-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rnying-ma)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其法统与吐蕃时期的佛教有直接传承关系,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通称“旧译密咒派”。它是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并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内容,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藏匿的经典。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

萨迦派

萨迦派中的“萨迦”(sa-skya)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因该派的主寺——萨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

北传佛教(共分为朝鲜佛教、日本佛教、越南佛教)

原始佛教(印度佛教、尼泊尔佛教)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