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视频播放器 is loading.
当前时间 0:00
/
时长 0:0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 直播
剩余时间 -0:00
 
1x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主讲教师:李灵玢

教师团队:共1

  • 李灵玢
学校: 湖北大学
开课院系: 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大类: 法学
开课专业: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课程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学分: 3
课时: 48
课程介绍
一、	课程特点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简称IPE)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特点是从国家与市场、权力与财富互动的角度来分析观察世界事务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化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变化的具体要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欧洲统一和区域一体化运动以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构成催生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现实依据。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国际政治经济学获得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和理论支持。在美英等西方国家学者的带领下,国际政治经济学创立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研究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问题的基础性学科。

二、	教学目标
全面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核心学术逻辑。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现象,初步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家竞争、国际合作问题的分析方法,培养了学生开放性、批判性和联系性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覆盖面
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沿革发展和主要内容,继而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凭依,讨论和分析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追述国际体系的变迁。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主要的理论部分,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关注重点、主要流派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的重点介绍国际贸易与国际货币体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世界市场体系,分析它如何依靠经济与科技的力量不断扩展,又如何为国际政治环境所左右。
第三部分的重点转向分析全球范围内民族国家的行为方式,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与经济模式。
第四部分讨论21世纪市场与国家的关系,它们的相互作用如何推动了全球化浪潮以及它们自身如何被这股浪潮冲击和改变。
教师团队

李灵玢

职称:副教授

单位:湖北大学

部门:历史文化学院

职位:教师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授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和理论(包括IPE导论、IPE的三大流派和IPE基本概念等内容),通过剖析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针对学生专业知识薄弱、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本课程强调对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的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自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就课堂讲过的重难点知识,通过课下复习和课堂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同时在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举办抢答比赛、组织模拟游戏等等,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本课程除了课堂讲授,每学期还会挑选不同的IPE时事热点话题,作为小组研究课题布置给学生。这些与现实密切相关的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自行讲授。就具体安排来说,分为前、中、后期三个操作阶段:前期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由每个小组负责某一课题,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确定该小组研究的核心问题和主要内容,并据此制作课堂展示的PPT和具体讲授内容;中期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形式,上讲台进行课堂展示,并在台上讲授结束后安排答疑环节,通过台下质疑、台上答疑的互动过程,深化学生对研究中某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后期在课堂展示结束后,则要求学生填写小组研究报告,对本小组研究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如此一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锻炼了学生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性、批判性和联系性的思维”。

本课程还引入“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微课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实现教学法的创新。


教学条件

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将学术最新动态与科研心得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注重处理基本内容与学科最新成果的关系,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方法增进理解教学内容的新路子,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积极整合优秀的教改成果,突出学科的重点、难点,力求使本课程的培养方案能够切实体现出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教学主张。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程基础性和通识性的原则下,运用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将以往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为研究创新型教学,提供教学创新的平台。

综上种种,课程负责人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教学环节的完善性和可行性,将其归结为六要素或六环节,即教材、授课、讨论、作业、实践、考核,力图从整体上推进“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教材

(一)选用教材

朱文莉:《国际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         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         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         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         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         罗伯特·吉尔平:《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 

  8.         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     罗伯特·基欧汉、米尔纳:《国际化与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     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     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第七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     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     苏珊·斯特兰奇:《权力流散: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     苏珊·斯特兰奇:《疯狂的金钱:当市场超过了政府的控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     大卫·鲍德温主编:《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     本杰明·科恩:《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19.     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0.     考克斯:《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社会力量在缔造历史中的作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6月版。

  21.     约瑟夫·M.格里科、G.约翰·伊肯伯里:《国家权力与世界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     乔纳森·科什纳:《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3.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4.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25.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26.     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7.     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形态》,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8.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9.     斯蒂芬·克拉斯纳:《结构冲突:第三世界对抗全球自由主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     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1.     斯科特•巴雷特:《合作的动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2.     肯尼迪·奥耶:《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33.     詹姆斯·罗西瑙主编:《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4.     罗纳德•罗戈夫斯基:《商业与联盟:贸易如何影响国内政治联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5.     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36.     米歇尔·阿尔贝尔:《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7.     托马斯·弗里德曼:《直面全球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38.     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评价

教学资源
课程章节 | 文件类型   | 修改时间 | 大小 | 备注
1.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起源
文档
.ppt
2020-09-04 1.48MB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