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英语:gender)是一系列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有关的特征。对于生物学意义中的性别,这里说的更接近身份认同与气质,又称社会性别、性别特质。
个人的总体性别是很复杂的,包含了无数外表、言语、动作等等各方面的特质。总体性别通常不容易作一个简单的分类,虽然社会倾向于假设有一个简单的二元划分。性别义涵是不断在进行重新调整的;比如说,粉红色在1900年代初期被认为是阳刚的颜色,而现在则被视为是阴柔的颜色,而蓝色的情况刚好相反。性别这个词也逐渐演化成不一样的义涵:它越来越被视为是一种属性(就像颜色),而不是一种可以明确区分的本质。
社会性别指的是一个在社会中的人,其自身和其所处的环境对生理性别的期待。这些期待将在这个人的行为(以及环境中的群体的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比如,一个男性可能被教育成要具备阳刚特质,而社会中的人也会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他需要具备阳刚特质。有时候,这样的看待会成为群体活动。比如,某社区的众人会对一个具备阴柔特质的男性予以鄙视甚至漠视。人们期待这样的男性能改变这行为。
英文中的gender是从古法文的genre演变过来的,意思为“东西的种类”。再往上追溯的话,则是拉丁文的genus,意思为“种类”、“物种”。
Gender常常会被用来当作sex的同义词,用来指称解剖学上的两种生理差异,普遍用来辨别雄性与雌性。不过这层意义已经在减少当中。
在某些语言的文法中,比如法语和拉丁语,名词与代名词会有文法上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