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中医诊断学

主讲教师:李琳

学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开课院系: 中医学院
专业大类: 中医学
开课专业: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症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例书写等内容。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比分包括八钢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是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和内容,症、病、证等概念极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症候诊断、疾病诊断的思路,病例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教师团队


课程介绍

本学科于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中医诊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湖南省省级重点学科,1990年在国内最先成立中医诊断研究所,1993年和2002年分别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二批局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和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001年和2007年分别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研室、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主编单位。2006年连续担任第二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际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本学科点的整体水平居同类学科的国内领先水平。

中医四诊

望诊

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了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于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闻诊

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及排泄物发出的气味进行诊察,以推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及五臭(臊臭、焦臭、香臭、腥臭、腐臭)都与五脏相应,是五脏功能变化的反映。因而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反映出内在病变,据以推断正邪盛衰和疾病种类。



问诊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即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问诊的内容、顺序及其辨证意义。清代林之翰《四诊抉微》将问诊始列为专篇。


切诊


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从而作出诊断。特别是切脉,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中医养生

药膳

在中药药材中可供做滋补品和食疗药膳的达500种之多,约为全部中药药材的1/10,这些特制食疗药膳食品,多出自古代书籍记载或民间经验流传以及近代加工改进的制品。其中最常用的药、食物有:人参、黄芪、山药、白术、天麻、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黄精、核桃、大枣、薏苡仁、莲子、枸杞子、银耳、龙眼肉等。古代诸如《十药神书》中的大枣人参汤具有益气补血,助阳润肠等作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特殊滋补食品和药膳是中国独有的特色食品。

针灸

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 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罐内空气,使罐内产生负压。水罐:利用煮水法排去竹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抽气罐:利用仪器抽去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实践教学中心

中医药大学宣传片.wmv


参考教材





课程评价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