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视频播放器 is loading.
当前时间 0:00
/
时长 0:0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 直播
剩余时间 -0:00
 
1x
创业人生

主讲教师:顾骏 顾晓英 刘寅斌 高杰 张洁 杨柳 张爱华 蔡萌 张目 屈凯峰 陈宗周 徐历 杨豪杰

教师团队:共13

  • 顾骏
  • 顾晓英
  • 刘寅斌
  • 高杰
  • 张洁
  • 杨柳
  • 张爱华
  • 蔡萌
  • 张目
  • 屈凯峰
  • 陈宗周
  • 徐历
  • 杨豪杰
课程介绍
社会学家认为创业是寻求一份自由,管理学家认为创业是肩负更多的责任,创业究竟是什么?创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创业人生有何不同?打工族和创业者的区别何在?创业者是兴趣导向还是现实所迫?大学生如何创业?(Papi酱为什么会红?同道大叔为何能变现1.78亿?最牛气的创意怎么做出来?如何融资三千万?公益也算创业吗?)本课程邀请诸多成功创业者分享创业之路,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业经验,从而引导学生对创业这件事正确认识、理性选择。
教师团队

顾骏

职称:教授

单位:上海大学

顾晓英

职称:教授

单位:上海大学

刘寅斌

职称:副教授

单位:上海大学

高杰

职称:教师

职位:领寓国际社区CMO

张洁

职称:教师

职位:首付游COO首席运营官

杨柳

职称:教师

职位:足记APP创始人

张爱华

职称:教师

职位:领寓国际社区CEO

蔡萌

职称:教师

职位:VERAWOM执行创意总监

张目

职称:教师

职位:膜法世家创始人

屈凯峰

职称:教师

职位: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宗周

职称:教师

职位:《电脑报》创始人

徐历

职称:教师

职位:飞扬华夏公益创始人

杨豪杰

职称:教师

职位:飞扬华夏公益产品经理

潘石屹与李开复谈创业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很有渊源,潘石屹的祖父和李开复的父亲曾经是黄埔军校同学,但此后,两个家庭却开始了截然不同的经历。作为“万通六君子”之一,从中国最贫困的地区甘肃天水走出的潘石屹与夫人张欣一起创业,成就了今天的SOHO中国。而来自中国台湾的李开复,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一路从工程师又回到中国,成为最成功的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之一。5年前李开复博士在中国创办了创业孵化器“创新工场”。但现在,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又因为“创业”这件事重新找到了交汇点。

作为SOHO中国旗下的办公O2O项目,SOHO 3Q将与创新工场合作,共同为创业者提供从创业培训到办公场所租赁等一系列服务。李开复与潘石屹能碰撞出什么火花?以下是潘石屹与李开复关于“创业”的对话实录。

(本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

关于创业环境:

李开复:今天中国的创业环境,不缺资金与机会,缺的是经验,是创业的经验教训。但在中国创业跟美国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在美国,一般是几个创始人合作,但在中国创业大多数是一个老大,大家跟着老大打拼。创新工场投资小鱼科技做的是硬件、软件加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一个创业项目,很难一个老大把这几件事情全做好的,所以几个合伙人,各自擅长一个领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有机会把一个高品质的硬件加互联网服务的产品开发出来。

潘石屹:我们当年创业的环境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年的经验应付今天的环境没有用,没法照搬。当年我们创业时中国什么都缺,只要有机会去生产,无论是服装、制造业还是房子都可以。我记得当年SOHO盖房子时,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才7平米,现在已经人均40平米了。今天的创业环境完全不一样,无论是技术还是社会,我也在不断学习。现在有的年轻人去占华尔街,有的年轻人去占中环,在我看来,要想改变社会不用干这些事,年轻人掌握了互联网工具去创业,完全可以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让社会变得更好。我能做的就是千方百计支持大家。

前几天一帮中国企业界大佬坐在一起,听一个人讲互联网,讲完之后,我听了听大家的反应,没有一个说是对的,都觉得是错的,因为一切改变的太大了。这个世界真的要变,改变的力量就是创业的力量,就是各位创业者和互联网的力量。

创业适合于所有人吗?

李开复:最近大家都在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概念,是不是每个人都该创业,首先对创业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部分想的创业就是Facebook、百度、小鱼这样的高科技创业,这种创业对经济最有价值,因为这样的创业公司能够产生非线性的爆发式成长,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这是创业者最想做,最向往的。但这一类的创业,坦诚说真的不适合每一个人,可能一千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适合做。这种创业需要天赋和能力,创业者需要具备几个核心素质:强大的执行能力;对产品、用户深刻的理解力;专注力以及很强的领导力,可以把团队凝聚在一起。

但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必须做高科技创业公司,其实整个社会都在变革,如果广义一点,把每一个参与共享经济,每一个个体户都当做一个创业者,这就是大众创业的目标。共享经济在中国比在美国的机会更大,同样一个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服务很多人,效率最大化,比如打车、保洁、美甲或者房地产中介。今天共享经济给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了机会,让更多人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作为个体去创业。所以千里挑一的创业是有特殊的要求跟需要的,但是其他的人在这个很特殊的时代,都有参与创业的机会。

潘石屹:互联网把好多传统秩序颠覆了。互联网出现,百货零售被颠覆了,房地产中介被颠覆了,我最近参观了很多P2P公司,他们会将银行彻底颠覆。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企业应该怎么做?我觉得在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旧的东西不是说要彻底以下给破坏掉,因为在旧的秩序中,还有一些营养,应该把新秩序建立的业务寄生在旧的上面,让旧的成为营养,把新的秩序慢慢建立起来。彻底想把旧的东西全都打破,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东西,这种革命性的、破坏性的东西,一般都是很难成功的。

如何选择创业领域和产品?

李开复:创业需要聚焦。我见过很多创业者,共同点是非常聪明,但聪明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把问题想得太大,点子太多。每天上班一个新点子,结果小团队无法执行。创业者最好是找到一个切入口,能在最短时间比如六个月之内打造出原型,真正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这个需求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类,是要非常狭窄。也不是要解决所有问题,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这个如果迈出去了,逐渐再扩大到更大的人群。平台式的创业不是特别容易,还是要把鸡和蛋解决一个再解决一个。

创业者常常会陷入一个挑战,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和需求灌注在某种产业或方向上,认为自己的需求一定具有代表性,能够突破一些困难。这种感情流露最常见的就是父母亲,想着如何帮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很多创业失败的案例就是刚有0-3岁孩子的父母身上所发生的。所以建议,所有0-3岁孩子的父母如果想创业,一定先审视一下自己的需求是不是有足够的人群。此外,有时候一件事情还是要顺势而为,所谓的站在风口。有时候逆势而为对创业挑战很大。

潘石屹:能解决全人类的事情的一般都是神,只有神才能做到。

如何看学生创业和海归创业?

李开复:创新工场成立时,我给想创业的青年写过一封信,建议创业者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学习创业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参加一个学习的课程,也不是去到一个大公司,而是去一个小创业团队,学习创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参与创业,这比加入腾讯跟着马化腾学容易,

但现在我觉得是有相当少数的一批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就可以创业。在创新工场当中看到越来越年轻的创业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从5年前的31岁下降到现在的27岁,最年轻有21岁的创业者。中国的创业环境变化了,有一批大学生,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就在试着打工,试着创业,毕业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经验了,今天我不会再说大学生都不要毕业就创业,有那么一小批是有天生的基因跟积累、经验是可以这么做。

对海归创业的态度也在改变,最早海归创业最受欢迎,比如李彦宏、张朝阳时代,后来有一批人又不投海归,觉得他们不接地气,但现在这种观念也在改变。世界的平台被打通了,海归没有因为去国外读书就与中国社会失去联系,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海归,创新工场都会支持,创业的黄金时代真的在来临。

潘石屹:我还是希望要把学业完成再去创业。像比尔·盖茨这样是天才,我们每一个人,还是要一步一步,在该上学读书的时候,要好好去读书。至于创业这个以后还有大把的时间。 

投资人都很短视吗?

李开复:整个VC行业其实并不是一次到位,VC希望创业者能够描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给创业者足够的资金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一年到一年半之内,好处就是估值可以不断成长,投资人可以不断介入,企业可以一轮一轮获得融资。这是人类过去100年经过很多智慧累计的融资方式。当然有缺点,可能让人更短视,只看18个月,但是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模式存在。

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接受这个游戏规则,不要把什么事讲得太远、太宏伟,让投资人不知道钱进去会发生什么。如果创业者可以把业务切分成18个月一个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投资人可能更能接受这种符合游戏规则的企业,更能得到投资人的认可。

创业伙伴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潘石屹:我第一次创业是1991年,跟另外五个朋友走在一起,他们五个人把所有的钱都交给我管。那时候没有会计、出纳,也没有审计。我给他们管了几年的钱,后来大家分开了。分开以后,我才知道创业的过程中,有很多合伙人在闹矛盾,就是因为钱分得不均匀。前些日子,我们这六个合伙人里的王功权被抓起来了,我就想跟他一起创业的过程,我有一句话一直想跟他们说,“在我管钱的4、5年时间里,我没有多占1分钱,哪怕是多一个出租车票,都没有报销”,但这句话总没机会说。前不久王功权到SOHO 3Q来,我当着所有人的面,跟他说了这句话。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创业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信赖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是要把大家联合在一起,每一个人的能力,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智慧程度可能都会不一样。可是最重要的基础是要相互之间信任,只有信任才可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我现在看到好多的失败,不是因为项目的问题,不是因为发展方向的问题,是合伙人之间不够信任。这种不够信任实际上跟自私这些东西有很大关系。我觉得创业的时候,这是最大的困难。

夫妻创业或创业伙伴之间如何看待分歧?

潘石屹:我跟张欣创业的时候特别艰苦,不光是外部环境艰苦,我跟她的关系也很艰难。基本上我说的她不听,她说的我也不听。办公室里面互相不听,回家也不听,最后没办法分开一个多月。这时候我就反省,我们俩的不同主要是背景不同,来自不同的世界。她在国外受的教育,华尔街工作,是从西方的世界来的。我从中国甘肃农村来的,从人来看,是两个极端,所以就发生了很多矛盾。一个多月后,张欣也反省了,我也反省了,我们又走到一起,其实我们俩谁也离不开谁。

在创业过程中,原来我们认为的缺点正好是合作的优点。她从西方世界来的,我对西方世界不了解,她了解。但她对于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如我,所以夫妻之间也好、合作伙伴之间也好,合作的过程中,互补特别重要。否则她会的东西我也会,她不会的我也不会,就把事情耽误了。

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夫妻也好,合作伙伴也好,他的能力、性格有差异性是特别重要的。从我们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的公司就越办越好,家庭也越来越好,一直到公司上市,发展到今天。

创业或做生意要不要讲道德?

潘石屹:干任何事情都要有道德,都要有一个约束,这是做人的底限和原则。如果违背了道德,违背了做人的原则,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成功的。在我们的世界背后,还是有一个更强大的力量,就是道德的力量约束着我们。如果没有这个约束,这个世界越变越坏,坏人一定会占便宜,占上风。可是我们看,这个社会发展这么多年,并不是这样的。这些没有道德的人,这样一些坏人,实际上或迟或早都得到了惩罚。我们村子里有一句话叫“种瓜种瓜,种豆得豆”,翻译过来就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个还是特别重要的。

创业公司如何看待社会责任?

潘石屹:创业者先把你的业创好,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感。因为跟一些成熟的大企业不一样,尽量能把投资人投给你们的钱,每一分钱都用到合理的地方,产品和服务能够给社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可能就是创业公司最大的社会责任。等创业成功了,公司办大了,其实关注的社会责任的问题特别多,教育的问题,环境的问题,这我觉得是第二步。

李开复:我非常同意潘总的说法。在有些特定的行业里,也许你可以在创业的过程中把你的产品在不亏损的前提之下产生一些社会的价值。自己都拿别人钱,风险这么大,把钱捐出去,这个投资人可能会比较难平衡两边的期望值。但是一些正面的工作对于一些员工也是可以提升他们的士气,觉得做的事情有价值。就是花一些时间做一些双赢的事,捐赠可能是要有一点利润才能做的事情。

如果现在还年轻会选择创业吗?在哪个领域创业?

潘石屹:如果今天还年轻,赶上这个时代,想去做网上教育,因为它对人是真正的改变。建的房子多少,其实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并不大,只有人的变化,人自身的变化才是这个社会最根本的变化。

李开复:从年轻时代到今天都对科技抱着特殊的梦想,从小一直确定要做科学家、工程师,这个是一直不改变的。只是年纪大了以后,感觉真的有一批人从骨子里就是创业者,而我是工程师基因,也许是职业经理人,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骨子里就有狼性的创业者。所以年纪稍微大了一点,35岁以上,觉得给世界最大改变的人就是创业者,这些不见得适合做创业者的人应该去服务创业者。这也是创办创新工场的初衷。

每天看新闻联播吗?是否关心国家政策?

李开复:看。中国在政策方面是更有执行力和魄力的国家,所以有些事情一出来机会就要赶快掌握。相对来说,在美国,国会讨论很久,大家都已经等待很久了还没有发生。但在中国这些决策会比较快,而且往往带来很多商机。比如自由贸易区,突然给很多人做海淘的生意,这个商机是巨大的,谁没有看到就失去机会了。还有比如酒驾,在国内几年前特别快速执行,惩罚很严厉,代驾就出来了机会。这些政策带来很多机会,我觉得任何一个机构都应该去研究,要不然的话可能就错失商机。

潘石屹:我是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的名声让任志强给搞坏了。因为国务院在过去十年时间,每出台一个政策第二天任志强一定有批评的声音,我一般是不说话,可是我从心里面还是支持任志强的观点的。因为他说的是对的,是有道理的。这十年时间出的房地产政策,基本上都是错误的,房价越调越高,越搞越乱。但现在看到中国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像一带一路,亚投行,这是把世界紧紧连在一起,起的作用跟互联网是一样的。所以这些大的政策是会长久的,我不会跟着任志强去反对了,会坚决支持的。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