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视频播放器 is loading.
当前时间 0:00
/
时长 0:00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 直播
剩余时间 -0:00
 
1x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主讲教师:王晓秋

教师团队:共1

  • 王晓秋
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经历了近代战火的洗礼,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仍一直微妙变化。本课程从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出发,梳理两国对彼此认识的变化,以及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旨在让学生对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有更多了解与认识。
教师团队

王晓秋

职称:教授

单位:北京大学

部门:历史系

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是友好邻邦,一衣带水,曾经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期内,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日本人民也身受其害。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来形容中日友好交往史中不愉快的经历,并为发展未来双边关系提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

二战后一段时期内,在美国的占领和控制下,日本政府追随美国,对华推行敌视政策。中国政府一方面反对美国把日本拉入美国远东战略体系,另一方面,在中日两国政府之间不能发展正常关系的情况下,采取先发展中日民间关系,以民促官的政策:中国政府在经济、财政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从人力物力上大力协助日侨回国,帮助32000多名日本侨民分期分批回到日本。其中大部分回国后成为促进中日友好的使者。为了推动中日民间贸易,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步骤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在1952年,1954年和1955年,分别签订了三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签订,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日之间其它关系的发展。

日本在外交上一直以美日联盟为基轴,唯美国马首是瞻。在对华政策上,追求与美国的密切合作。1970年10月,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访问美国时,尼克松还向他表示,“关于对华政策将来的发展,美国将继续与贵国密切联系和协商。”

然而,一年过后,尼克松就派其特使基辛格秘密访问了北京,并与中国达成尼克松访华的协议。日本只是在公报发表的前几分钟才得到美国的通报,第二年尼克松便实现了对中国的访问。美国的这种举动,被日本惊呼为“越顶外交”,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也被称为“尼克松冲击”。在国际和国内冲击和压力下,1972年6月17日,佐藤内阁被迫辞职。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组成日本新内阁,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大国棋局——新中国60年的中日关系

1971年9月25日,田中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访华,就实现中日双边关系正常化进行谈判。经过曲折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并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关于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结束问题,在联合声明的前言中说“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声明的文本中则表示:“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而没有用战争状态宣告结束。

关于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问题。田中首相在周恩来总理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致辞时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表示:“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之意。”对此,周恩来在会谈中严肃地指出:田中首相表示对过去的不幸的过程感到遗憾,并表示深刻的反省,这是我们能够接受的,但是,“添了很大麻烦”这一句话,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因为“添了麻烦”就像弄湿了过路女人的裙子,向人家道歉似的。田中解释说,从日本来说,“添麻烦”是诚心诚意的谢罪之意,而且包括着保证以后不重犯、请原谅的意思。但他也表示,如果汉语中有更恰当的词汇,可以按中国的习惯改。最后,在联合声明中写到:“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关于战争赔款问题,在《联合声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日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根据中日联合声明第八条规定,中日双方历经四年之久的曲折谈判,于1978年署条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使中日关系进入新的时期。

八十年代,中日关系经历了平稳的发展,两国总理进行了9次互访,并在两国最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中,达成指导两国关系的四项原则,即“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双方领导人还协议建立由老、中、青代表组成的“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为了促进中日友好,1979年,1984年和1988年,日本政府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低息日元贷款以帮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但是,在两国关系良好发展期间,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始终夹杂在中日和平友好的主旋律中间。其中最大的噪音是,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其中一个是日本政府“审定”通过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导致中国政府和亚洲其它邻国的的抗议;另一个是由于日本内阁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而引起的交涉。特别是1985年8月15日,在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四十周年之际,中曾根以首相的身份带领18名内阁成员首次以公职身份集体“正式参拜”了供奉有十四名二战期间的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这一作法严重地伤害了身受军国主义之害的包括中日两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遭到亚洲各国的强烈抗议和谴责。此后一段时间内日本首相未再以公制身份参拜。

1989年,日本政府一度追随西方国家对华制裁,但是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和自身利益的考虑,日本政府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取消对华制裁的国家。

冷战结束后,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主流保持积极发展的势头,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一直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日之间其他层次的对话和磋商机制也十分活跃。至2000年底,中日外交当局之间的定期磋商已进行了18次,中日安全磋商进行了7次,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的会议举行了14次。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日本进行了访问期间,双方发表了《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日方在宣言中表示,“遵守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和1995年8月15日内阁总理大臣的谈话,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重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的反省。”宣言是继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和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发表的中日间的第三个基本文件,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中日之间的不和谐噪音不仅没有消失,而是越来越大。如一些日本政府官员连续出演在历史问题上“失言”,在邻国抗议下“道歉”,然后在日本国内外压力下“辞职”的三部曲;在编撰新教科书问题上不断有淡化或美化侵略的事件。特别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001年上任不久就执意要以首相身份去参拜靖国神社,并且不顾日本国内和东亚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于2001年8月13日,即“日本投降日”的前两天,参拜了靖国神社,导致中日两国政治关系一度处于停滞状态,高层互访也一度中断,在两国国内造成了恶劣和极其的影响。

值得欣慰的是,2006年10月以来,日本新领导人考虑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在日本侵略问题上的敏感,从安倍晋三首相开始停止了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消除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从2006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到总理温家宝2007年4月的“融冰之旅”,再到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直至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已经回到了正轨。人们有理由期待,中日关系将春暖常在。(张清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战后中日关系简要回顾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日本向同盟国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五十年代 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排除我国参加的情况下召开旧金山对日和会,片面...
 
中日之间的问题

钓鱼岛问题

钓鱼诸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民绝对不能容忍。""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课程评价

课程章节
提示框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